道路清淤修復、垃圾清理清運、房屋清潔消殺……積水退后,湘橋區處處能看到干群齊心協力恢復家園整潔的場景。
抗災復產中,垃圾清理是一項緊要任務。連日來,湘橋區各鎮街、社區、村居凝聚多方力量,統籌安排環衛隊伍,積極發動黨員干部、志愿者、群眾,加班加點,全力以赴做好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的垃圾清理和衛生保潔工作,加快恢復災后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還“凈”于民。
共青團意溪鎮委組織志愿者20余名清理路面垃圾。
官塘鎮組織清掃垃圾。
“垃圾堆積在巷子里,時間一久,不僅臭味難聞,還會滋生蚊蟲,希望能盡快清理。”“好的,我們馬上過去處理!”接到居民反映后,太平街道下西平路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迅速趕往關爺宮巷。呈現在眼前的是一片狼藉:泡水的床墊、椅子及成堆的生活垃圾,儼然成了“垃圾回收站”。
關爺宮巷清理工作進行中。
大家立刻行動起來。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和環衛工人一起手持清掃工具,清運轉運地面垃圾。76歲的居民管伯拿起掃帚加入了清掃衛生的行列,他對記者說,“居委的同志們很辛苦,我來幫幫忙,就能早點把垃圾清理干凈。”“快來接我家的水,清洗地面。”居民鄭叔也拿出水管,一起出力清洗街道。經過幾個小時的奮戰,該處地點恢復往日干凈整潔面貌。
環衛工人將清掃后的垃圾裝運。
下西平路社區是此次受降雨影響較大的地區之一。連日來,下西平路社區組織干部群眾,日以繼夜,清理災后垃圾。居委會干部丁藝洽說,轄區內杏花巷、鄒厝內、十八曲巷等都受浸嚴重,但因巷道復雜,清洗車等大型設備無法進入,只能靠人力一點點清掃、沖洗。這幾天,社區集中人員力量,與居民相互配合,在轄區內進行垃圾清運、地面清洗作業,轄區內才逐漸恢復“本色”。沒來得及歇一口氣,隊伍就轉戰下一個需要清理的點位。
天氣放晴,積水逐漸消退,受淹居民家中清理出來的各類垃圾堆滿了大街小巷,影響居民正常生活和城區環境。背街小巷大型器械無法進入、垃圾量大等都是本次災后環境衛生清理工作的難點。
“大家再加把勁,把垃圾全部清除干凈。”對此,湘橋區各有關部門、各鎮街、社區工作人員全員出動,大家不是在現場清理垃圾,就是在緊急奔赴清障的路上,或是在后方調度力量趕赴現場清理。即使是深夜,各個微信工作群里仍舊信息不斷。
太平街道設置近20個災后垃圾集中轉運點,動員居民群眾將此次受災后需要清理的大件垃圾等雜物拿到集中轉運點,以便集中轉運;西新街道全面開展災后環境衛生清理和病媒消殺工作,并發動轄區社會力量和居民群眾共同參與到環境衛生整治行動中;城西街道黨員干部下沉村居,組成志愿者隊伍,熱心市民響應號召,不怕臟不怕累,干群一起清理衛生;從凌晨結束一天的清洗工作,到清晨6時再次開始作業,市區環境衛生管理處組織黨員干部協同深能環保公司環衛工人,迎風冒雨,連軸轉不停歇開展汛后生活垃圾“清淤戰”,確保第一時間清通次干道淤沙、大件垃圾等障礙物,轉運生活垃圾,保障人民群眾正常生活秩序……
城西街道干群合力,清掃衛生。
“7月26日至今,環衛工人加班加點,增加保潔頻次,每天清理垃圾100多三輪車次,出動工作人員200人次。垃圾轉運量相較于平時近乎翻倍,現在街道還未全部清理完畢,垃圾量后續可能還會增加。” 深能環保古城片區經理李舟表示,在清理過程中,他們發現不少才清理干凈的路段轉眼就又有垃圾成堆亂放,導致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重復作業,他希望市民和商家能到垃圾分類屋或社區的垃圾暫存點、直運處置點投放生活垃圾,共同加快生產生活秩序恢復。
“我們也一起來幫忙,把垃圾清理干凈!” 湘橋區同心慈善會、湘橋區養老協會、湘橋區長跑協會、教師紛紛加入清掃隊伍,一個個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湘橋區的大街小巷,大家分工合作、干勁十足,快速清理臟亂區域,努力讓城市恢復美麗整潔。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丁玫
圖片|丁玫 湘宣
編輯|張澤慧
審核|龐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