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個約定,一條條規范,緊密結合村情民情、村風民俗的村規民約是促進文明鄉風建設的重要抓手。近年來,潮安區金石鎮廖厝村緊緊把握“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培育契機,強化黨建引領,立足村情實際,積極探索鄉村治理新辦法、新路徑,通過修訂完善村規民約,破除陳規陋習,呈現出“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文明新風尚。
廖厝村村民代表大會。
廖厝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廖奕桐扛起“頭雁”職責,帶領“兩委”干部用實際行動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通過支部會議、主題黨日活動等,集體討論研究,逐步完善“四議兩公開”“村規民約”等制度,堅持重大決策讓村民作主,重大事項向村民公開,確保各項工作在制度的軌道上運行。
廖厝村關心關懷困難家庭。
在廖厝村的村規民約中,有一項是“保持和諧和睦”,即提倡“一家有難、百家相幫”,村集體和鄰居應關心關懷困難家庭。據介紹,廖厝村原有一家四口家庭,母親年邁,另有三名成員飽受精神疾病困擾,生活舉步維艱。在此情況下,村兩委積極行動,為他們申請了政府的相關救助政策,還積極聯系社會資源,為家中的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專業的治療指導和心理支持,村里的鄰里之間也自發地展開了關懷行動。諸如此類村民團結互助的事例,在廖厝村還有不少美談。
廖厝村法治文化公園。?
如今,走進廖厝村,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正在徐徐展開。道路寬敞平坦、環境干凈整潔、公共設施完善齊全、鄰里關系和諧融洽……“廖厝村把人居環境整治納入村規民約,積極開展‘大清掃、大整理’專項行動,動員村民積極參與清理門前屋后衛生死角,在村莊生態宜居和村民文明幸福上下功夫。”廖奕桐介紹,在“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過程中,村委堅持一碗水端平、邊破邊立,扎扎實實的建設成效也讓村民看在眼里、喜在心頭,已得到大多數村民的響應和支持。截至目前,累計清理房前屋后、村巷道和老厝區雜草雜物、亂堆亂放垃圾近200多噸,拆除危舊房21處,已拆除違章建筑88間(約?4500?平方米)。今年來,廖厝村更是以2025年燈首文化為契機,動員熱心鄉賢捐款,將用于進一步提升村內宗祠文化、村公共基礎設施完善和村人居環境打造。
廖厝村“四小園”。
廖厝村還注重將村規民約與鄉村文化建設相結合。該村充分利用村里的閑置地和“邊角料”,建設了宮前小廣場、下池碼頭法治文化公園、“四小園”等公共活動場所,不僅豐富了村民們的文化生活,還提升了鄉村的整體形象。這些場所的建成,讓村民有了更多的休閑娛樂選擇,也讓他們更加珍惜和愛護自己的家園。“這幾年,村里的環境越來越好了,大家住得舒心,文明意識也提升了。”村民廖女士說。
村規民約立起來,文明鄉風拂面來。從2022年以來,廖厝村先后被授予廣東省衛生村、廣東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單位、廣東省鄉村治理示范村、無私無毒示范村。接下來,廖厝村將繼續完善村規民約,持續開展宣傳教育,推進移風易俗,凝聚村民文明行為規范的共識,讓文明之風吹進各家各戶。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瑩
圖片|廖厝村 供
編輯|郭洵汐
審核|吳燕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