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刻刀和畫筆記錄時代與生活
——曾松齡教授和套色版畫《金鋪村嶺》
□ 鄭振強
曾松齡教授和潮州頗有緣分,他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創作的著名套色版畫《金鋪村嶺》取材自潮安鳳凰鎮棋盤村。正當筆者在搜集整理相關資料,準備為《名家筆下的潮州》這個專欄介紹這幅作品時,忽然接到曾松齡教授逝世的訃告:著名油畫家、廣州美術學院曾松齡教授于2024?年5月29日20?時在汕頭家中無疾而終,享年85歲,安詳地離開了我們,與世長辭,讓人深感無限的悲痛和惋惜!本文根據筆者對曾松齡教授的交往和綜合相關資料寫成,以表達對曾松齡教授深深的追思懷念。
金鋪村嶺 (套色版畫) 曾松齡作 入選“中國版畫30年”赴法國展出。
曾松齡,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廣東省越華畫院院長,汕頭大學藝術學院名譽院長。1939年出生于廣東省揭西縣,1964年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曾任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副主任,他又曾多次赴家鄉汕頭從事美術、美術培訓以及新的大學系科建設的工作,曾兼任汕頭大學美術設計系主任。
曾松齡教授一生創作勤奮,曾多次舉辦個人作品展覽,主要有:1990年,“曾松齡油畫展”,臺北、高雄;1991年,“曾松齡水彩畫展”,新加坡;1991年,“曾松齡油畫展”,法國巴黎;1997年,“曾松齡油畫展”,深圳;2008年,“曾松齡油畫展”,廣州美術館;2021年,“樸素的意義——曾松齡作品展”,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2023年,“樸素的意義——曾松齡作品展”,汕頭。
曾松齡教授作品還多次參加聯展:1988年,“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12人展”,臺北;1992年,“廣州美術學院教師作品展”,吉隆坡;1993年,“中國油畫精品展”,新加坡;1996年,“中國藝術大展”,北京。
曾松齡教授出版多部作品集:《曾松齡油畫集》,1990年;《陽光天堂——曾松齡水彩畫集》,1991年;《曾松齡速寫集》,2000年;《曾松齡油畫精品選集》,2005年;《曾松齡油畫選集》,2008年;《水墨松齡——曾松齡中國畫集》,2017年。
曾松齡教授一生善良正直,待人誠懇,治學嚴謹,誨人不倦,德藝雙馨,無私奉獻,為藝鞠躬。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在潮州開元寺展出的《陳望、杜應強、曾松齡美術作品聯展》第一次知道曾松齡的名字和欣賞他的作品。爾后幾十年,我曾多次到廣州美術學院拜訪他,聆聽教誨。退休后他常居汕頭,我們接觸的機會更多。“曾松齡是新中國自己培養起來的新一代中國本土油畫家。他的油畫藝術之路與中國現實主義的發展歷程同步行進的,他的作品不僅深深打上了時代的烙印,更與那個時代所倡導的現實主義有著血肉般的緊密關系”(林鈺源:《曾松齡:樸素的現實主義者》)
曾松齡曾經歷了從中南美專到廣州美術學院的學習過程,并在油畫系工作及任副系主任;他曾被借調多個革命歷史紀念館創作歷史畫;他還曾參加法國趙無極講習班的學習以及籌建巴黎藝術城廣州美院油畫室等……而他的藝術歷程則跨越了激情燃燒的革命建設年代和經濟騰飛、思潮跌宕的改革開放階段。他的經歷可謂豐富,他所覺察或介入的社會抑或藝術現象也足夠繽紛,可以說,他是一個深入到時代肌理當中的藝術家。然而,他在觀察和投身時代激變中的各種取向時,卻又保持著自己堅如磐石的認知和信念。無論他的藝術作品還是所進行的各項藝術事業,都給人以堅定和樸素的印象,他按照自己的理念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正如曾松齡教授自己說曾說過:“最樸素的美感是我終生追求目標。”
2021年3月5日,由廣州美術學院主辦,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承辦,的“樸素的意義——曾松齡作品展”,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廣州美術學院藝術與人文學院院長、教授胡斌在展覽前言中寫道,曾松齡的油畫作品主題與當時的主流大體一致,比如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以及革命歷史斗爭等,但他的畫面還保持著某種學院派的色彩和造型的素養,而并未走向那“亢奮”的主流塑造模式。他的風景畫用色豐富,講究光色變化,筆觸簡括自然,充盈著一股明朗清健的抒情意味。而新時期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他的風景畫越來越占據主要位置,描繪崖石江海的場景日益增多,而畫面的詩意也日漸凸顯。他的水彩畫多為水氣充沛、色彩明麗潤澤一路,于寥寥數筆、水色流溢間呈現景致的豐富面貌。他晚年多作國畫,亦是在筆致錯落有序、色墨交匯之中寫就各種云山村寨之情狀。總體說來,他的作品多以日常平凡事物和景象為題,造型堅實卻不板滯,色彩絢爛而不聒噪,以一種一以貫之的具有某種書寫性的寫實來呈現其所見所感。
曾松齡教授喜歡金色的調子,從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油畫《金谷山村》、套色版畫《金鋪村嶺》皆可見一斑。他善于畫面色彩的調度,從各種高級灰調中提煉凸現響亮的黃金調子,給人以飽滿健康、陽光燦爛的生命啟示。
生活一直是藝術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這里介紹的這幅套色版畫《金鋪村嶺》創作于1973年。1972年曾松齡教授和汕頭地區文藝創作室劉幼陶、文繼明和潮州劉守震、黃孝仁等畫家赴鳳凰山棋盤村寫生采風,畫了一批速寫素材。這幅套色版畫就是曾松齡根據當年在棋盤村村口寫生的一個景色,后經畫家構思、升華為表現一個的豐收場面,畫面描繪喜獲豐收村民們在曬谷場上辛勤地勞作,一派繁忙而緊張的景象:曬谷、揚谷、裝谷、運谷,一條龍而有條不紊。曬谷場背后是具有山區特色的農居錯落有致,遠處的高壓電架,顯示農村蒸蒸日上的新氣象。整個畫面在一片金黃色調籠罩下,陽光燦爛,熱烈響亮,它告訴人們這又是一個豐收年景!
木刻版畫是一種屬于凸版版畫。它在平面木板上用木刻刀根據構思好畫稿進行刻制,后經拓印而成。黑白木刻版畫(黑白版畫)只在一塊木板上直接完整地表現主題、刻畫形象,并用黑墨在白紙上拓印,套色木刻版畫(套色版畫)則是指以幾塊木版套印出兩個以上的版畫。套色版畫《金鋪村嶺》成功地運用版畫的藝術語言,包括刀法、肌理、印痕和具有色彩傾向的金黃色調,較好地把握作品主題的表現。作品不流于刻板,刀法多變且協調統一,夸張渲染而不流于矯飾失真,營造出一個使人感到畫家的匠心和藝術功力的圓熟境界。
套色版畫《金鋪村嶺》問世后即獲得各界高度評價,入選多個畫展,當年廣東人民出版社和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還分別出版了單幅彩色畫頁,1980年,入選“中國版畫三十年展”,赴法國展出。
這幅作品是畫家對生活的觀察、思索、體悟而譜寫強烈而響亮的樂章,雖留有特定時期痕跡,但恢宏、健康、積極的主題,作品所反映現實生活和時代語境,顯示了畫家對生活敏銳的洞察力和體現時代精神的前瞻性,呈現在畫面中的美好與理想,而產生持久的藝術魅力,五十余年后的今天看來仍不失是一幅好作品!
來源|潮州日報
編輯|郭洵汐
審核|龐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