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綠美潮安生態建設開展以來,東鳳鎮強化黨建引領,成立工作專班,制定全鎮綠化規劃圖,靶向發力,全面鋪開綠美生態建設工作。如今的東鳳鎮,有樹有水、有景有色,一幅人和景秀、綠色宜居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轉角見綠,移步入園。在新光村的上跨橋小公園,到處是綠樹成蔭、花團錦簇的景象,步道兩旁新栽種不久的樹木剛吐出新芽,灌木叢中的梔子花、三角梅、大紅花也競相開放,絢麗多姿,讓人心曠神怡。
新光村村民:
原來這個公園是野草叢生,為了我們村民有休閑的空間,所以建設了這個小公園,鋪臺灣草、種花草、種樹,村民都在夸贊,周圍的村民過來散步也說這里的環境好、村貌好、衛生好。
在推進綠美生態建設工作中,新光村突出因地制宜,大力實施“見縫插綠”,一批邊角地、閑置地“變身”口袋公園和文化廣場,為村民提供了舒適便捷的休閑綠色空間。
新光村村干部 陳勝思:
為了改善村里的人居環境質量,我們根據樹木不同的生長需要和特定要求,及時采取灌水、施肥、噴藥等養護措施;并根據樹木的生長習性和景觀需求,定期進行修剪枝條,清除枯枝,保持樹形整齊美觀,更好地提高樹木的觀賞價值。
漫步詩陽村,“池邊見綠,滿目逢春”的景象也隨處可見。作為“百千萬工程”典型村,近兩年來,詩陽村依托綠美專項資金的支持及企業的慷慨捐款,發動廣大黨員群眾積極參與,清理環境衛生亂象120處,種植樟樹、小葉欖仁等喬木532棵,栽植大紅花、梔子花等灌木近2000平方米,鄉村綠化美化水平不斷提升。
詩陽村村民:
這些池塘四周之前全部都是豬棚鵝棚,通過三清三拆之后,池水變清澈、村民素質也提高了,現在就不會亂扔垃圾,加上四周綠化,空氣也變好了,每天晚上出來散步的村民變多了,覺得非常舒暢。
詩陽村黨總支書記 村委會主任 張彬彬:
2022年到2024年用了將近兩年的時間,把村里的“水文化”功能區打造起來,利用這個基礎,種植了400株樹苗,分布在村里的各個角落,現在村里的村容村貌得到了非常大的改變,特別是“水文化”功能區,然后爭取了一定的資金,將幾個池塘進行亮化,現在每晚村民也有個休閑的好去處。
這些美景背后,是東鳳鎮織就的錦繡生態答卷。近年來,東鳳鎮堅持規劃先行,指導各村全面摸查摸清可種植區域,編制“一村一圖一表”;依托鎮委黨校這一平臺,以“線上+線下”的方式開展綠美工作培訓,邀請農村科技特派員團隊到鎮開展科技幫扶,提升種植技能,以點帶面繪就綠美新畫卷。據了解,該鎮共組織義務植樹活動51場次,種植喬木5600余株、灌木7300余株;共募捐資金約213萬元,已投入資金約137萬元。
東鳳鎮副鎮長 陳志華:
接下來,我鎮將打造綠美東鳳“321”建設布局,做好府前路、東梅路、護堤路三條綠廊綠美景觀提升工作;挖掘禮陽鄭村、詩陽村兩個綠美古村落的資源稟賦,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進一步完善市級芡實產業園周邊生態配套設施,建設匯集鎮域商業、農業種植、綠美休閑于一體的生態芡實園區;全面提升全鎮綠化美化景觀水平,以高成色的綠美生態支撐高質量發展。?
來源|潮安區融媒體中心
編輯|翁純
審核|吳燕珊
編輯 翁純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