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2025年國際古跡遺址日主題宣傳活動在廣州舉行,并公布了10項“2024年度廣東省文物古跡活化利用典型案例”。我市“筆架山潮州窯遺址活化利用項目”憑借“古今共生、活態傳承”的創新實踐,從全省眾多參評項目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
頒獎現場。(市博物館(市粵東考古中心)供圖)
筆架山潮州窯遺址,是廣東省發現規模最大、保存相對完好的宋代窯址,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窯場鼎盛于北宋,曾是宋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生產基地,其生產的青白瓷遠銷朝鮮半島、東南亞、中東等地。
筆架山潮州窯遺址。(市博物館(市粵東考古中心)供圖)
近年來,在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支持下,潮州市博物館(市粵東考古中心)通過傳媒、教育、活動和展示等四種實踐模式,打造“公眾考古”地方品牌,推動公眾考古常態化、多樣化、廣覆蓋。其中,以“大開‘研’界,走進考古課堂”品牌系列活動最具代表性,分為“考古探龍窯”和“考古講堂”兩大主題?!翱脊盘烬埜G”讓公眾走進田野考古現場,以實地參觀、講解科普及考古模擬體驗相結合的方式,讓公眾有機會走進田野考古現場,近距離接觸文物,感受歷史;“考古講堂”則主動走進校園、社區,以講座形式宣傳科普考古知識,激發青少年對中國歷史文化尤其是家鄉文化的熱愛,對家鄉歷史文化的熱愛,增強文化自信,讓公眾成為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力量。
記者了解到,筆架山潮州窯遺址考古工作一直在持續進行中,并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有條件,以“邊發掘、邊保護、邊建設、邊展示”的形式進行活化利用,提高遺址的社會關注度,也為建設中的考古遺址公園奠定基礎。
筆架山潮州窯遺址活化利用相關活動。(市博物館(市粵東考古中心)供圖)
“我們將繼續加強遺址保護和考古工作,充分運用全媒體傳播體系講好古跡故事,提升考古成果的可視化、互動化傳播能力,持續開展古跡保護和公眾考古研學活動與科普。探索‘考古+文旅’融合發展模式,讓文化遺產保護成果更好地融入社會,惠及大眾?!笔胁┪镳^考古調查部負責人鄭佩娜說。
文字 | 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瑩
編輯 | 翁純
審核 | 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