汫洲式龍船
□?林培陽
汫洲已經十幾年沒賽過龍船,都怪那片美麗的汫洲灣,盡被水葫蘆占領。地球人有問題,都責怪別人,人責怪完了,尋些物來,水葫蘆就是冤大頭。
汫洲龍船跟其它地方的龍船大不同,它不討巧。外地龍船都是專做,平時不用就沉入江中,怪浪費的。汫洲的龍船用的是漁船,洗薄殼船,嘆感船,四肚船,以洗薄殼船居多,是紅頭船中的幾種,在這里也為秦牧的故里的紅頭補上幾筆。這種漁船,體量比外地的龍船大幾十倍,賽起龍船來乘風破浪,氣勢非凡。
真正要紀念屈原的詩意和大氣魄,我想只有汫洲的龍船夠格。它沉穩碩大,非多人大力不能轉移,有屈原威武不能屈的架勢,這也才配得上屈原。現在中國社會和國人,越發輕浮,易被名利驅使,沒一點汫洲龍船的精神。屈原知道,一定會哭。
汫洲龍船平時是做為漁船勞作在海里的,這叫物盡其用。到了端午前個把月,龍須水起,才由各比賽的社區或宗族征用,無償的。征用后,由公家拖上船塢修理油漆上色晾干,幾天就跟新船無異了。龍船有眼,是船兩側做成突出的兩塊,畫上眼白眼珠。其實普通的漁船便有眼,只是做了一下化妝,使更美麗。
汫洲龍船的槳不叫槳,而是叫橈,詩經里也是這么叫的。船橈不僅多,由于船身高,橈也就長而且大,不要說劃動,一船沒力者都拿不動。由于船身兩頭翹,因此每支橈也長短不一。長度由船頭船尾至船中間依次變短,劃龍船的漁夫坐的位置也成一弧形,這很美觀。
最前面的橈叫頭橈,既長由大,需由身材魁梧的后生漁夫把劃。汫洲人見個子大的人就說這人可以“騎頭橈”,像姚明王至邰這般,都是騎頭橈的家伙。
橈平時就放在祠堂或集體的地方,端午節才由一個個漁夫搬到龍船上。小時見過一個騎頭橈的大人騎頭橈穿過漁巷,那勢頭似是要去攪動地球。
還有一長長的橈,二人扶著,放船尾中間,做舵,漁船平時用的舵是不能用的,因為阻水大重。如今,過去的那些橈大概都已朽掉。船大橈長人多勢美,比賽開始。我有幾年,都游水到船身上。或拿小旗子吆喝著為他們加油,或敲小銅鑼配合鼓手,或用柴瓢戽水到那些漁夫身上為他們降溫,偶爾也將水淋到自己身上,涼爽。鼓手其實也累,總保持那個姿勢,他停不了,他一停就亂了。
幾十年前,有個鼓手就在端午的第二天由于勞累去世。龍船往滄海幾個插了旗的地方去,船上的旗夠了,才回岸上搶標。幾十年前,有個漁夫為搶標,船未停定就跳下來,腳插入海灘動彈不得,被前進的龍船壓死在海底。如今再沒有汫洲式龍船,它的闊大,雄壯,豪邁,刺激,頗令人懷念。
下午過珠江,見那些輕薄的龍舟,一點氣勢都沒。中國自春秋戰國唐,民族中的闊厚特性一直保存,自宋元以后,漸次消失。
編輯|郭洵汐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