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人四杰
□?佃銳東
潮州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歷代名賢輩出,佃介眉先生(1887—1969)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佃公精通詩、文、書、畫、印,書法方面篆、隸、草、行、楷各體皆擅,是近現代潮州文壇一位難得的通才,是潮州近兩千年歷史上一位少見的藝術大家。
佃介眉先生淡泊名利、不近權貴、不為官、不經商,終生以教書育人為己任,有“一城名士半門生”之美譽。在七十多年的藝術生涯中,先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文、書法、國畫、篆刻作品。饒宗頤教授述及佃介眉先生的書法作品時贊曰:“書學尤功深”;藝術史論學者楚默先生論及佃介眉先生的繪畫作品時高度評價為“近代文人畫的絕響”;有學者認為,佃介眉先生遺存的書畫篆刻作品,是近代美術史的“遺珠”。為什么一輩子沒有走出潮州城、固守家鄉的文人藝術家佃介眉先生能有如此輝煌的藝術成就,這不能不歸功于有良好的家庭教養、學校的栽培、自身的穎悟和過人的學力,以及終生對傳統文化的信賴、依靠和承繼。
饒宗頤教授題。
二十多年來,人民美術出版社、嶺南美術出版社、西泠印社、華藝出版社、中國文聯出版社等先后出版了佃銳東主編的《佃介眉藝術叢書》18冊,集佃介眉先生詩文、書法、繪畫、篆刻之大成,全面反映了佃介眉先生的藝術風貌,也為家鄉潮州留下珍貴的文化史料。
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繼承佃介眉先生的文藝思想和藝術業績,在潮州市委宣傳部、潮州市文化局、潮州市民政局的關心指導下,2014年4月,佃銳東創辦潮州佃介眉研究會,偕諸同仁組建理事會。6月2日,潮州佃介眉研究會成立慶典暨紀念展覽在市文化館隆重開幕,紀念展覽同時編印了同名畫冊,中國書法家協會原主席蘇士澍先生為展覽題匾,研究會永遠榮譽會長王蘭若、陳偉南先生賀畫、題辭。同年,創辦會刊《佃介眉研究》,會刊書名為永遠榮譽會長饒宗頤教授所題,會刊每期首頁都印上饒宗頤會長“守望與傳承”的題辭,作為研究會工作的宗旨。會刊每年一期,今已編印共九期,會友們的共同努力,使這文藝園苑繁花盛開,為弘揚傳統文化做出貢獻。10年來,研究會先后主辦、協辦書畫藝術展覽共20次,將佃介眉先生的書畫精品及研究會會友的藝術佳作觀摩交流。其中7次在汕頭、揭陽、廈門、深圳、廣州、東莞舉行,其余展覽在潮州市舉辦。10年來,組織、參加大型藝術、學術講座9次,廣泛開展藝術、學術交流,活躍文化生活;每年春節前,組織研究會的部分書法家,到市區、社區、農村、山區為民眾免費書寫春聯、贈送福匾,活躍民俗文化,增添節日氣氛;中秋或春節前夕,組織慰問研究會的高齡長者,體現敬老尊賢的傳統美德;開通佃介眉研究會公眾號,發布訊息80多期,宣傳佃介眉先生的藝術成就和業績及研究會的相關活動;2022年,在潮州市委宣傳部的關心和支持下,編印《佃介眉書法集》大型畫冊,彰顯佃介眉先生一生的書法精品力作,由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同年6月2日,由潮州市委宣傳部主辦,在潮州市美術館舉行隆重的首發式和“潮智匯”文化沙龍,主題為“佃介眉書畫藝術成就與潮州文化”。
10年來,潮州佃介眉研究會能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方面做出點滴成績,全仗上級有關部門和社會熱心人士及研究會諸同仁的關愛和支持,我們更特別感恩三位鄉賢、德高望重的永遠榮譽會長。
王蘭若先生(1911—2015)出生于揭陽一世代書香之家,為汕頭畫院原名譽院長。昔年赴上海游學,受教于劉海粟、諸聞韻、王竹簃諸名師。學成歸里,一生在揭陽、汕頭從事美術教育和藝術創作,為嶺東地區培養了眾多的藝術英才,其子女王璜生、王種玉皆為畫界精英,著名畫家、廣州美術學院教授方楚雄,揭陽畫院首任院長卓素銘都出自王老師門下。王老師一生美術佳作甚豐,佳構為多家美術館、博物館及愛好者收藏,出版畫冊、美術教材20多本,是嶺南杰出的老藝術家。
王蘭若先生十分敬重佃介眉老師,1954年與潮州黃文鳳女士結婚后,不久即一同到潮州拜訪佃老師,歡晤暢談藝事。及后佃介眉老師為兩位篆刻名章,又作《松高石壽君好友》松石圖相贈。1987年,我在潮州策劃組織《佃介眉先生遺作展覽》(劉昌潮先生題匾)和座談會,紀念佃介眉公誕辰百周年。王蘭若老師為紀念活動題辭:“詩書畫金石四絕,為吾潮文藝先驅”。紀念活動當天,王蘭若、黃文鳳兩位老師一早從汕頭到潮州,為展覽揭幕剪彩,并在座談會上盡情致辭。幾十年來,每次為佃介眉公舉行大型紀念展覽或活動,王蘭若老師都熱情題辭賀畫,佳作上款皆署“介眉老師”,崇敬先賢之情,讓我終生難忘!2014年,佃介眉研究會成立之前,我專程赴汕頭拜望王老師,敦請王蘭若老師為潮州佃介眉研究會永遠榮譽會長,老人家其時已屆104歲高齡,欣然允納,并贈當年新作《紅果》圖,為研究會紀念展覽增添光彩。翌年二月,《王蘭若九九變法》畫展在汕頭市博物館隆重開幕,我偕研究會諸同仁出席盛展開幕式并欣賞王老師的期頤杰構。在博物館的貴賓廳,拜會王老師伉儷,并合影留念,這也是我與王蘭若老師六十多載忘年交最后的拜晤。當年7月14日,王蘭若老師在家中安詳逝世,享年105歲。
饒宗頤先生(1917一2018)出生于潮州饒氏望族,祖輩為潮郡富商,至父輩多為文人雅士。其尊翁饒鍔先生,為潮州知名學者,與佃介眉先生交誼甚深。1987年,我組織佃介眉先生誕辰百年紀念活動,請饒宗頤教授為畫冊作序。饒教授在《佃介眉先生書畫集序》中提及:(佃介眉先生)“與先君為至交,余家長物,若米萬鐘研山,先生亦為品題。余未弱冠,追陪先生于莼園殤詠之中,至今思之,猶昨日事。”饒教授是當代大儒,曠世學者,于香港大學擔任教授20多載,學子遍布海內外,著作等身,名揚四海。他十分敬重長輩佃介眉先生,幾十年來,每次紀念佃介眉公的重大活動,饒教授都應請題辭、題匾、題簽、撰文,崇敬鄉賢耆宿,關愛家鄉文化盛事,弘揚傳統文化。
2011年10月19日,“饒宗頤星”命名儀式在香港青云閣舉行,紫金山天文臺黨組書記魯春林向饒教授頒發“饒宗頤星”照片。這次活動由潮州市委市政府、香港大學、香港潮屬社團總會、潮州海外聯誼會聯合主辦。饒宗頤教授天上有星,是中國人的驕傲,潮州人的光榮!
2011年12月16日,西泠印社聘任饒宗頤教授為第七任社長頒證儀式在香港隆重舉行。我專程出席盛典并拜見饒教授,見面時,我尊稱一聲“宗頤伯”(幾十年來,我們每次晤見,我都這樣稱呼),宗頤伯緊握我的雙手,歡喜地對我說:“你在府城來”!鄉音的親情暖我周身。
2013年7月,我應邀參加在韓山師范學院舉行的“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拙文《潮州佃饒兩家的百年文緣》被選刊于《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拙文概述了佃饒兩家幾代人百多年來的文緣和親誼。
2015年4月28日,“學藝融通一一饒宗頤百歲藝術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隆重開幕,展出饒教授的精品佳作一百多件。我應邀出席盛展。拜見饒教授時,我緊緊握著老壽星的雙手,祝福老人家康樂長壽。這次京城的拜晤,也是我與饒世伯最后的一次晤見。2018年2月6日凌晨,饒宗頤教授仙逝于香港,我們又失去一位崇敬的長輩和導師。2月10日,我偕研究會諸位理事,前往設于潮州饒宗頤學術館的靈堂,敬獻花籃,頂禮鞠躬,表達我們對永遠榮譽會長深切的悼念和敬意。
陳偉南先生(1919—2023)潮安沙溪人,香港著名企業家,香港潮屬社團原創會會長。陳先生青年時就讀于廣東省立第二師范學校(今韓山師范學院),畢業后赴香港創業發展。經過幾十年的辛勤拼搏,事業大成。他熱心關愛支持家鄉的福利事業,投巨資在潮安沙溪建設幼兒園、小學、寶山中學、自來水廠、華僑醫院,修公路、筑鄉道、設立鄉村老人福利金。在母校韓山師范學院,捐建偉南教學大樓、韓師校史館、偉南國際會議中心、偉南教學實驗樓、捐建學院籃球館、建學院東西兩區校門、修校道、興建陳偉南天文館、設立獎教獎學金,為母校的發展獻出拳拳愛心。
陳偉南先生商道儒心,長期資助潮學研究,多次支持饒宗頤教授的著作出版,兩度捐建潮州饒宗頤學術館,參與發起組織潮汕星河獎、潮州金銀星獎,獎勵潮汕優秀學子,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潮州文化貢獻力量。四十多年來,陳偉南先生不遺余力,傾其所能,為家鄉文化教育事業投資逾百項,捐資逾人民幣2億元,是知名度最高的潮人慈善家。先后榮獲“廣州市榮譽市民”“汕頭市榮譽市民”“潮州市榮譽市民”“揭陽市榮譽市民”的光榮稱號。2000年,香港特區政府授予陳偉南先生銅紫荊星章,以表彰他為香港作出的卓著貢獻。2007年,陳先生榮獲廣東省政府授予“南粵慈善家”稱號。2008年,國家天文臺頒授“陳偉南星”命名證書和銅匾,陳偉南星在太空遨游閃爍,是潮州人的光榮,潮州人的驕傲!
2014年初,我專程赴香港,敦請陳偉南先生為潮州佃介眉研究會永遠榮譽會長,陳會長欣然應允,并為研究會成立題辭祝賀:“名邦翹楚,文苑先驅”。6月2日,研究會成立慶典及紀念展覽在市文化館隆重舉行。陳偉南會長專程蒞潮并親臨展廳參觀佃介眉先生及會友們的書畫佳作,在展廳同研究會諸位理事合影留念,給佃介眉研究會以極大的支持和鼓舞。
2020年12月11日,潮州市陳偉南文化館落成啟用。當天,由潮州市委市政府與全國僑聯聯合舉辦的“親情中華,戰疫有僑”主題展覽在該館隆重開幕,奏響一曲內外華人同心抗疫的戰歌。??
佃介眉、王蘭若、饒宗頤、陳偉南四位耆宿,是潮州杰出的德高望重的鄉賢奇才。近20年來,我請佃介眉老師的學生、省級非遺傳承人、潮州金銀鏨刻名師許秋泉先生,為潮人四杰手工鏨刻浮雕銅像:2007年6月,佃介眉先生的銅像在中國美術館舉行的《空谷足音·佃介眉書畫藝術展》上展出,佃先生的銅像現張掛于潮州佃介眉研究會會所;王蘭若先生的銅像在汕頭市博物館展出,現存于博物館王蘭若紀念室;饒宗頤先生的銅像在原潮州饒宗頤學術館展覽,現保存于潮州市饒宗頤博物館;陳偉南先生的銅像展示于潮州市陳偉南文化館,現留存于展廳展柜中。四位杰出鄉賢是潮州文化的豐碑,是海內外潮人的精神導師,我們永遠崇敬,永遠緬懷,永遠紀念!
來源|潮州日報
編輯|郭洵汐
審核|龐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