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
□?盧放民
散字上古為心紐十四部,潮語讀為[思鞍3]、[思安1]、[徐安3],雙聲疊韻。它的諧聲字潸的潮語讀音可證;今與它同部的一些字仍保留雙讀,像汗、山、安、丹、旦、爛、寒、檀、彈,還有倌字。以前的舊年歷,常在上面畫一個牽牛小童,潮人叫春牛倌[哥安2],以兆一年的晴雨旱澇。春牛倌[哥安2]一腳著靴一腳赤,預示這一年雨水適中;雙腳穿靴,預示雨水少,可能干旱;不穿靴赤足,則是雨水太多,可能澇災。后二種形態明顯有悖雨天穿靴、晴天赤足的常理。原來,放牛娃是窮人,雨天舍不得穿靴子,留著晴天穿,希望延長靴的使用期。這種看似與老天唱反調,潮人謂“春牛倌[哥安2]合[哥亞4]天相[思腰1]各(格)[哥耶8]”,用以指違悖常規,或逆潮流而動??梢娚⑹强梢裕郯埃荨ⅲ郯玻蓓嶋p讀。
某些含淀粉高,像芋、甘薯、藕、蓮子之類的東西,吃起來沒有纖維,不脆、細而軟,現代漢語叫面或面糊,潮人則說粉[何溫2、何污1],但更多是用散[思安1]來形容。因為面、粉、散三字相通,《本草綱目》:“面,言其粉也?!薄夺屆め屖罪棥罚骸胺郏忠?,斫米使分散也?!薄稌の涑伞ぷⅰ罚骸吧ⅰ⒎忠??!背币糇值鋵⑦@個意思用松字表示,這除了不知道散字的古音外,也把如粉似面的散[思安1],與結構不緊的散混為一談,在后一種意義上,散與松雖音不通,但義可通,問題在于潮人所表達是前一種意義,就像魚粉、肉粉與魚松、肉松是不同的形態?!吨芏Y·天官·鹽人》之散鹽,《宋史·食貨志》之散茶,就與藥粉、藥面、藥散形態一樣,都是制成細末狀,不可理解為結構松散。所以,“個芋會松”字當作“個芋會散[思安1]”。
俗語“散[思安1]到粉”,“散[思安1]過齏[徐挨3]”,齏,細碎。形容芋、甘薯、蓮子等含淀粉高的食物,入口少纖維、不脆、細軟。如:“這種蓮子包你入嘴散[思安1]過齏[徐挨3]”。
“瑕[何耶3]瑕[何耶3]散[思安1]”分裂;分離;合不到一塊。如:“這種物是起酥個,所以上手瑕[何耶3]瑕[何耶3]散[思安1]??!?“小黃米無粘性,蒸熟瑕[何耶3]瑕[何耶3]散[思安1]”?!稄V雅·釋詁》:“瑕,裂也。”
“目扮[波安2]散[思安1],耳扮[波安2]聾”,裝成散光看不清,裝成聾子聽不明。多用于指老年人,應是源于古語“不癡不聾,不作家翁”。其中是不是也有點難得糊涂的意味?
“散[徐安2]散[徐安3]”,①散架子,如:“錢無賺,色無賺,賺個腳?[徐恩1]板[波閑2]散[徐安2]散[徐安3]。”意為不單沒有好的回報,反而招致責怨、責罰,猶如屁股被打散了架。②散亂,如:頭毛散[徐安2]散[徐安3]、須[徐優1]囝散[徐安2]散[徐安3]。《淮南子·原道訓·注》:“散,亂也”。
食物會散[思安1],有兩種情況,一是較軟的散[思安1],入口易化;一是相對較硬的散[思安1],有嚼頭,潮語叫繵[多閑7]膩[娜挨3]。
略字上古為來紐五部,潮語讀為[羅央8]、[羅耶4]和[羅腰8],雙聲疊韻。略以各為聲,其諧聲字像格、挌等就讀入[耶]韻,其同部入此韻像家、姐、馬、假、下、把、查、茶、父、夜等俯拾皆是。它又可像同部的尺、席、石、液、惜、若、著等聲轉入[腰]韻。
略字義頗多,在潮語極為常用,只是有些用法,人們隨口而出,知其音,識其義,卻不明其字?!痘茨献印镎撚枴ぷⅰ罚骸奥裕笠病!崩献釉疲骸暗来?、天大、地大、人亦大?!钡馈⑻臁⒌亍⑷诉@幾個構成人類社會的要素,皆以“大”稱之,足見“略”的份量?!蹲蠖ㄋ哪陚鳌ぷⅰ罚骸奥裕酪??!薄稄V雅·釋詁》:“略,法也。”《管子·任法》:“法,天下之至道也。”《管子·明法解》:“法,天下之程式,萬事之儀表也?!薄抖Y記·雜記》:“一張一弛,文武之道?!惫湃税训?、法視為理想的境界,至極的東西,而“略”字竟涵蓋大、道、法三義。無怪乎與此有涉的事物,潮人都會用“略”表示。如:“這種豬最略[羅耶4],體大肉香。”“他讀書過略[羅耶4]?!薄按樽謱憗磉^略[羅耶4]”?!斑@次出游安排來過略[羅耶4](得法)?!薄爸芪摹⒅芪涞闹贫瓤胺Q最略[羅耶4](至道)?!边@樣的用法源于上古,《淮南子·氾論訓》:“總其略行?!甭裕哿_耶4]行,就是重大的行為或做法。又“然而功名不滅者,其略得也?!本褪撬膫ゴ蠓Q得上,或堪稱偉大?!蹲蠖ㄋ哪陚鳌罚骸拔嶙佑麖臀奈渲??!本褪腔謴椭芪闹芪渲裕哿_耶4](指制度或法度)。《左成二年傳》:“侵敗王略。”就是把先王之略[羅耶4](指制度或法度)破壞了。杜預之注為“略,經略法度”,乃以文釋文,未得其要,左氏之“王略”,也就是文武之道或法,堪稱天下之程式,萬事之儀表,至高無上,碩大無朋,是理想至極的境界。這才是“略”的內涵,也是左氏用“略”的意圖。潮人要讀為“文武之略[羅耶4]”,才能領會這種含意,這是以古音征古義。潮人在發出略[羅耶4]的稱許時,常會下意識地豎起大拇指,也是這個道理,因為略[羅耶4]就是大。
《廣雅·釋詁》:“略,取也?!边@是它的另一義,取物的方法方式很多,潮人以其表示舀取液狀物浮表的東西,如:略[羅腰5]碗糜[毛鍋5]飲[庵2]、略[羅腰5]湯汁;或舀取聚在液體表面的泡沫,如:略[羅腰5]掉骨湯沫[頗鍋8]、略[羅腰5]掉糜[毛鍋5]沫[頗鍋8]。這樣的舀取有二個特點,一是要移動舀取的器具,邊移動邊取?!缎栄拧V言》:“略,行也?!薄稘h書·司馬相如傳·集解》:“行取曰略?!贝伺c潮語用法義近。二是舀取的用具一定是在液狀物的浮面表層移動,尤其是取聚集的小氣泡時,更好像是器具從液狀物的表面掠過、或拂擦而過?!缎栄拧V詁》:“掠、略也”。略與掠是分別字,說明潮人的用法是其來有自。
俗語“略[羅耶4]斗[多歐2]”,大若群星中耀眼的北斗,比喻突出重要。如:“他的研究成果,在這個領域堪稱略[羅耶4]斗[多歐2]?!薄八麜裕哿_耶4]斗[多歐2],是他會刻苦用功?!币部衫斫鉃椋肥橇科鳎科鳂藴释昝溃宦允欠ǎ浅淌?、儀表,抽象與具體組合成詞。用于稱贊自己認為理想完美的事物。如:“這款鞋設計來略[羅耶4]斗[多歐2],爬山又省力又穩當?!?/span>
“略[羅耶4]牌”,牌子大,名氣響,一流貨色。如:“以前樂聲、日立電器算略[羅耶4]牌,東芝免匹。”“他所用都是略[羅耶4]牌貨?!?/span>
“略[羅耶4羅央4]略[羅耶4羅央4]”,形容東西超常好,如:“這套西裝略[羅耶4羅央4]略[羅耶4羅央4],肯定是名牌。”“這套郵票略[羅耶4羅央4]略[羅耶4羅央4],市面少有?!?/span>
“略[羅腰4]略[羅腰8]”,①表示它后面的情況的出現概率很高,如:“採燕窩著上崖壁,蓋略[羅腰4]略[羅腰8]無人敢去。”“他運算又快又準,班內略[羅腰4]略[羅腰8]無人好比。”②大概、大致,如:“件事過久,我只是略[羅腰4]略[羅腰8]有個印象,詳細就不清楚?!薄翱催^之后,我想你心中應該略[羅腰4]略[羅腰8]有個數?!雹勐晕?,稍微,如:“我略[羅腰4]略[羅腰8]談[多喛3]下[耶7],他即刻就會理解。”
“草[徐窩2]略[羅央8]”,①,同略[羅腰4]略[羅腰8]。②將就、湊合。如:草[徐窩2]略[羅央8]好用、草[徐窩2]略[羅央8]好食。相當于“馬馬虎虎”。
“略[羅腰5]油水”,舀取浮在面上的油花,比喻利用工作之便牟小利。如:“看著有油水好略[羅腰5],他最積極參與,若無好略[羅腰5]油水,他雙手辭?!庇谐币糇值鋵⒆肿鳌皳啤?,二字皆有“取”義,但取的方式有別。油水是油帶水,即油花、油滴。取時當移動器具,在液狀物表面,一點一點地舀。以此比喻額外收入,當是乘便取之,與“行取曰略”正合。“沉取曰撈”,是以深處取起,如:打撈[羅歐1]、撈[羅妖5]面條、撈[羅優6]炒粿等,這都合乎沉取的定義。油在水之表,飲[庵2]在糜[毛鍋5]之表,沫[頗鍋8]在湯之表,取時,器具輕輕拂掠而過,不正是“行取”嗎?這樣的動賓配合才得當,至于現代漢語已然不這么分,那是棄源用流,潮語用源,是以有古漢語活化石之稱,且無必要將“撈”隨便聲轉。
“略[羅腰7]矯[戈腰7]”,這是它的另一義,《釋文》:“略,字書本作各?!薄稜栄拧め屧b》:“各,利也?!薄吨杏埂ぷⅰ罚骸俺C、強貌。”故此語也可作“各[羅腰7]矯[戈腰7]”。形容被凸起的尖利堅硬的東西抵頂、觸扎,覺得不舒服或受損傷。如:“豆方、豆條入嘴過略[羅腰7]矯[戈腰7],老人無牙無法食。”“近日新聞稱,有個日本廚師把面條做到刻[戈亞4]過硬,入嘴略[羅腰7]略[羅腰7]矯[戈腰7]矯[戈腰7],害學生囝食到傷著牙齒牙齦?!薄爸簧嘲l海綿層磨破了,坐著彈簧略[羅腰7]矯[戈腰7]死?!薄斑@條石囝路略[羅腰7]略[羅腰7]矯[戈腰7]矯[戈腰7],行到腳底痛?!?/span>
來源|潮州日報
編輯|郭洵汐
審核|龐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