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湘橋區磷溪鎮埔涵村,寬敞的村道上,樹木綠意盎然;房前屋后精心打造的“四小園”生趣盎然……站在自家門前的村民陳阿姨,望著正在進行施工作業的挖掘機,激動地向記者連說三個“沒想到”——沒想到路會變得這么寬,沒想到環境變化這么大,沒想到這么難的事都辦成了。
由于歷史原因,埔涵村村內存在不少豬牛欄舍和違規搭建物,使得環境臟亂,道路狹窄,一到雨季,路面積水,交通更加不便。“以前家門口這條路不叫路,就是一條小道,別說車進不來,下雨天出入都難”。村民陳阿姨說,“這段時間變化太大了,你們剛剛臨時停車的地方都是這幾天拆出來的。”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百千萬工程”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鄉村振興、建設美麗鄉村的基礎工程。4月份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有力推動下,埔涵村“兩委”上下鉚足干勁、風雨無阻,堅持以“拆”開路,建管結合,全力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動,把拆除違章建筑、危舊房屋、廢棄豬牛欄等作為人居環境整治的重點,推動人居環境和群眾幸福感獲得感“雙提升”。
“轟隆隆……”在拆違現場,機械轟鳴聲不絕于耳。記者看到,沿線房屋、廢棄豬牛欄等已清空,周邊拉起警戒線,防止無關人員靠近。該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丁楚勝告訴記者,村里正在此打造一條新村道,預計長度達260米、寬6米多。屆時,村道將鋪上污水管道,安裝上路燈,既能提升人居環境,又會大大方便村民出行,增強大家的幸福感。
埔涵村為何能實現華麗轉身?在丁楚勝看來,主要源于村“兩委”班子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直面短板、帶頭爭先,示范帶動群眾全力推進環境整治。“拆除違建過程中,我們堅持‘一碗水端平’,無論涉及到誰,只要是違建的、影響村容村貌的都一律拆除。” 丁楚勝表示,面對清拆工作中的“難點”“堵點”,村“兩委”干部以“先易后難樹先例,示范帶動聚民心”的工作思路主動作為,逐個突破,由點帶面,全域鋪開。黨員干部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堅持典型宣傳與廣泛發動并重,動員身邊人自行清拆,做好示范表率,日以繼夜做通群眾思想工作,逐步在村民中形成“要我拆”向“我要拆”的思想轉變,推動清拆工作順利有序開展。
值得一提的是,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村“兩委”干部主動放棄休息時間,自我加壓,加班加點趕進度。連續多日的雨勢,仍能看見挖掘機頂雨作業,“轟轟”一聲,鏟斗一揮,廢棄豬圈被“鏟”凈了。大家身著雨衣,冒雨清掃衛生死角,清理房前屋后垃圾雜物,共同推動了埔涵村面貌煥然一新。截至目前,埔涵村共出動工作人員約390人次,在全村范圍清整出容余地2700平方米,清理整治衛生點位193個,拆除廢棄豬圈67個、亂搭亂建11處。
在做好清拆工作的基礎上,埔涵村持續做好環境提升鞏固“后半篇文章”。建立“日巡查、周匯報”工作機制,以網格化管理為依托,落實創衛網格化區域圖上墻公示,創衛網格員開展日常創衛網格巡查、宣傳工作,以巡促改,鞏固清拆成效。
同時,針對清拆出來的閑置空間,在村內祠前路、攀福路、糖倉路三條主干道施劃停車位60余個,預計還將施劃200余個停車位,解決群眾停車難問題。購買200米加厚鋅鋼草坪護欄,用于茶花種植管養及美麗庭院打造,通過開辟“共建美麗小庭院”“百花小角落”“百草小天地”,搭建共建平臺,進一步加強互聯互動,營造“群眾參與、社會共建”的濃厚氛圍,以鄉村“微改造”推動實現環境“大變樣”。
“磷溪鎮將搶抓新城發展機遇,爭先進位,圍繞新城農村整體化規劃、綜合化開發、市場化運營‘三化并進’的培育目標,著力推進埔涵村‘百千萬工程’示范村打造工作,統籌做好產業興和環境美兩篇文章,高質高效推進典型鎮、典型村培育工作,為落實‘百千萬工程’探索經驗、作出示范。” 磷溪鎮副鎮長黃瑤丹告訴記者。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梁佳濤
圖片|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蔡泳
視頻|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蔡泳
編輯|李歡歡 郭洵汐
審核|吳燕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