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潮州市民政局參加《潮州政風行風熱線》節目,工作人員就婚姻登記、殯葬管理、社會組織發展、基層治理、區劃地名、社會救助、慈善事業、福利彩票等方面的問題,接受群眾的電話、微信咨詢,傾聽群眾意見,回答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
“長者食堂”為社區老年人提供服務(資料圖片)。 市民政局 供
市民政局回復:根據《廣東省社會救助條例》,我市為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及其走失人員提供救助。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及其走失人員,指離家在外、自身無力解決食宿、正在或即將處于流浪或乞討狀態的人員,包括生活無著的流浪人員和生活無著的乞討人員。
公安機關、城管部門和其他有關行政機關履行街面巡查職責時,發現流浪乞討人員的,應當告知其到救助管理機構接受救助。對其中的殘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行動不便人員,應當護送至救助管理站。市民遇到此類流量乞討人員,也可以指引其到救助站尋求救助,實行24小時工作制的潮州市救助站可為本轄區內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提供服務,內容包括生活救助、返鄉救助、尋親服務、醫療救治、教育矯治等,救助期間一般在10天內。
工作人員提醒,但對于職業乞討人員、強討惡要的乞討人員以及在交通路口敲車窗行乞或兜售小物件、危害交通安全的乞討人員,請不要直接施舍錢物,以免愛心被利用,助長乞討之風。
市民政局回復:根據《潮州市臨時救助實施細則》,因在醫療機構治療疾病、住院照料產生的必需支出超過家庭承受能力,經醫療保險、醫療救助后,其應負擔的醫療、護理、照料等必需支出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導致基本生活在一定時期內出現嚴重困難的,滿足以上條件時可申請支出型臨時救助。
此外,還可申請認定支出型困難家庭,享受醫療救助等專項救助;家庭經濟收入較低、符合條件的,還可以申請最低生活保障家庭。
工作人員補充,申請低保時,需到任一共同生活家庭成員戶籍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提出申請,并攜帶所有共同生活家庭成員的戶口簿、身份證等證件原件及復印件,書面申報家庭人口、經濟和生活狀況,授權進行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經濟狀況查詢核對。目前,我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城市870元/人月、農村662元/人月。納入低保后,將按綜合評估出的家庭人均收入與我市低保標準的差額計算發放家庭每月救助金。
市民政局回復:我市自2021年以湘橋區為試點,開展社會化助餐配餐試點服務項目,至2024年1月各縣區均已開展助餐服務,目前全市各服務點結合自身實際為老年人提供不同程度的優待服務。區域內優待金額較為一致的10家湘橋區“長者飯堂”,就明確為湘橋區戶籍老年人按普通老年人3元、低保及重殘老年人5元、特困及85周歲以上老年人10元的標準提供就餐費用減免,超過部分需自己付款。
目前全市共有“長者食堂”27家。各服務點結合自身實際為老年人提供不同程度的優待服務。如湘橋區戶籍老年人,無論退休前為何職業,在湘橋區的“長者食堂”都可以享受補貼優待。
市民政局回復:我市目前有四家養老機構可為行動不便且生活無法自理的老年人提供自費入住服務,各家機構護理條件不同因而有不同的管理要求,但在入住環節均有一致要求:有單位或個人作為老年人的監護人;無精神障礙、無傳染病,無攻擊他人行為和危害公共安全的疑似精神障礙;以自愿為原則,入住后需遵守該中心有關的規章制度。
工作人員補充,我市現有的敬老院面向無勞動能力、無贍養人或扶養人、無生活來源的特困供養對象提供無償的集中供養,如老人經民政部門認定符合特困供養條件,可在鎮(街道)申請進行集中供養。不符合特困供養條件的人員,也可以向提供養老服務的機構咨詢自費入住事宜。
潮州市民政局兩次上線節目,期間共收到群眾咨詢問題21件,總回復率100%。通過熱線和網絡平臺,搭建起民政系統與群眾之間的聯系渠道,及時了解群眾所需所盼,解讀民政相關政策法規,切實解決群眾反映民政工作中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接下來,市民政局將聚焦解決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扎實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更多落實有力度、有溫暖的舉措,更好實施惠民生、暖民心的項目,不斷豐富和提升群眾對民政服務工作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作者|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莊園
編輯|張澤慧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