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的塑造 | 吳維潮人物瓷塑
□?林楨武
當代嶺南的瓷塑,吳維潮可謂別開生面。他立足潮州傳統瓷塑式樣,著力于新意的鍛造,這些年來,他無疑形成了具有某種個體意義的雕塑手法,包括材料、燒制,還有相對固定的題材選擇。可以看到他在不斷尋求突破,即使是零星的細節的雕琢。
吳維潮的瓷塑意識嚴格說屬于學院派范疇,有著系統的審美要求,然而,我更強調他的民間傳承色彩,特別是他的人物仕女,總體的構思和樣式,仍然體現潮州傳統瓷塑工藝特色,這一點既具備足夠的地方性,也使他的作品散發出一種別樣的鮮活氣息。潮州的人物陶瓷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的大吳泥塑,到了近現代楓溪瓷塑也以基本定型,被陶瓷工藝界所認同。吳維潮早期直接繼承了前輩工藝大師,他的人物無論從形態上,在工藝特色上都與前代一脈相承,所以他的人物瓷塑可以界定為當代潮派瓷塑的代表。
在吳維潮的作品中,無不刻意追求“潮味”,除了盡量選取可塑性較強的瓷土外,他似乎更加強化潮州陶瓷的一些工藝技法要素的融入,比如仕女發型上的花朵,或許采用的是潮州陶瓷慣用的通花絕活,服飾上的描金和青花點染,也來源于潮州彩瓷。他在對即使是口紅的準確發色,或者翡翠耳墜的通透上,也都并不輕易放過。回歸工藝性,重返瓷塑本體,決定了他的創作方向。瓷塑作為一種工藝門類,工藝難度往往決定作品的高度。吳維潮的人物在局部細節的處理上盡可能發揮更為細致、繁復的塑造,其目的也正在著意體現有著相當難度的制作技巧。他的這一類仕女可以代表他的整體水平和基本風格,更以其當代性和時尚性讓人耳目一新。質感的光潤、形體的柔美、神情的嫵媚,構成了他仕女瓷塑的風貌。
藝術家的創作狀態往往決定其藝術氣質和藝術厚度,吳維潮的專注和投入,不甘于平庸,讓他在不斷深化中具備足夠的潛力,這對于一位長期從事同一種藝術形式的創作者來說,是莫大的挑戰。我們在不同階段總是可以看到他作品的銳度和新意,這非常讓我感動驚喜。
《瓷塑心語——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吳維潮瓷塑作品展》將于4月30日至7月28日在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舉辦,展出潮州瓷塑大師吳維潮先生歷年創作的作品60余件(套)。
作
者
介
紹
吳維潮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
吳維潮,1956年生于潮州。就讀于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瓷塑專修班。原廣東省楓溪陶瓷工業研究所總工藝美術設計師、副所長,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廣東工藝美術一級大師,全國工藝美術優秀中青年技藝人員,中國陶瓷協會藝術委員會副會長,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高級會員,全國民協陶藝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廣東省高級藝術設計專業資格評審委員會評委,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常務理事,國家級楓溪瓷燒制技藝非遺國級傳承人。
作品獲國家級創新獎項金獎2項,銀獎4項,銅獎6項,省級金獎10項,銀獎30項等。在廣州先后舉辦過2次個人作品展。出版《吳維潮瓷塑作品集》。《兒時的回憶》6件原作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永久性收藏,并有30多件作品被廣東民間藝術博物館永久收藏。
展
品
欣
賞
蝶夢
花妹
麗日和風
紅葉題詩
疏影橫斜
蕉林清趣
童心協力
塘邊清趣、蕉蔭下、老鷹捉小雞
編輯|郭洵汐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