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腳飯里的鄉愁?
□ 謝璇
這個春節,在湖北工作的表弟回家過年,深夜去機場接他回家的路上,我問他宵夜想吃什么,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豬腳飯!”我打趣道:“看來你對家鄉的豬腳飯感情非同一般。”“豈止非同一般,是朝思暮想。”表弟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回答道。
雖說已是凌晨,但我們還是找到了一家24小時營業的豬腳飯店,看見有客人進來,店主麻利地舀飯,把一片已煮得皮肉軟爛的豬腳肉從鹵水大鍋里撈出放在案板上,一把大刀“哐哐哐”地就切成細條,排列整齊放在飯上,再淋一點香氣濃郁的鹵汁,往碗里再夾上脆爽的酸菜絲,最后撒上一勺靈魂菜脯碎。當店主端上豬腳飯時,誘人的香氣立刻彌漫開來,片刻工夫,表弟一碗下肚,直呼過癮,接著又叫了一碗,吃完后無比滿足地摸著肚子感嘆道:“家里的東西就是好吃!。”看來,對豬腳飯的喜愛,還真是刻在每一位潮汕人的骨子里。
豬腳飯是廣東潮汕的一道特色美食,是在盛有半碗米飯的碗中疊放一兩塊鹵制的豬腳。豬腳一般挑選皮白渾圓的豬后腳,用刀破瓣,每隔一厘米橫砍一刀至骨斷皮連,再在陳年老鹵湯中加入上好的醬油、冰糖、八角、豆蔻、丁香、香菇、大蒜頭等原材料,猛火熬煮半小時,文火熬煮兩個多小時使整個豬腳香汁滲透、皮肉軟爛。同時,煮飯的米也有講究,一般選用細長的香米,這樣煮出來的米飯軟硬適中,綿軟香滑,既能吸收了鹵汁的味道,又不失米的清香。
只要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有豬腳飯,但最有名的要數離我家幾公里的東里鎮,光東里一個鎮就有超過一百家豬腳飯店。大年初三,給親戚們拜完年,表弟馬不停蹄地趕到我家,讓我用小電驢載他去東里逛逛,順便嘗嘗美食,我知道表弟想吃東里的豬腳飯了。
二十多分鐘的車程,我們便來到了東里鎮的樟林,許多店都因為過節緊閉著店門,但還是有幾家豬腳飯店開門迎客。這時我發現有一家店的里面擺了幾張桌子,都是女顧客坐著吃,倒是門口肉攤前擺著的鐵長板凳上,幾個男食客正蹲著旁若無人地大口吃著豬腳飯,表弟一下車就先蹲了上去。
這時,一位操著外地口音的顧客好奇地問店主:“老板,豬腳飯蹲著吃可沒有坐著吃舒服啊,但為什么大家都喜歡蹲著吃?”忙著切肉的店主頭也不抬地解釋道:“樟林古港以前是一個國際港口,來吃飯的多是忙碌的生意人,他們為了討生活賺錢,沒空閑坐,就蹲著用筷子快速地扒三五下豬腳飯,喝一口米湯,然后匆匆離去。這種蹲著吃的習慣就流傳了下來。還有,客人們蹲著的位置就在廚師切肉煮肉的案臺前面,如果需再加豬腳、添熟肉時,他們只要把碗一伸、話一說,店家就把肉食撈取切塊,添加到他們碗中,非常方便。”
幾分鐘后,店主給我端來了一碗熱氣騰騰的豬腳飯,我用筷子輕輕一夾,肉便如絲綢般滑入嘴中,豬腳燉得非常入味,肉質也鮮嫩;米飯煮得松軟而粒粒分明,豬腳的濃香與米飯的柔軟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而獨家的酸菜絲脆爽酸甜,解油去膩,增加了食欲,讓我忍不住一口接著一口地吃。
《舌尖上的中國》中有這樣一段話:“千百年來,人們無論腳步走多遠,腦海中只有故鄉的味道熟悉而頑固,它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家鄉的味道,總是讓人有一種難以釋懷的繾綣之情,一碗普普通通的豬腳飯,無論對于生活在家鄉的我,還是漂泊在外的表弟,始終是最美的味道。
編輯 | 翁純
審核 | 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