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得益于得天獨厚的綠色家底,潮安區大力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做好各點位的林分優化和林相改善工作,全面構建生態網絡,鋪就一幅天藍、地綠、水清、景美的綠美潮安生態畫卷。
記者 劉嘉琴:
什么是林分林相優化?通俗理解就是通過科學規劃搭配森林的構成樹種,進一步優化提升森林外觀,今天我們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去年實施的潮安區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進展如何。走!
放眼潮安大地,山水之間,滿目皆綠。在萬峰林場,去年種下的木荷樹苗扎根土壤汲取養分,拔節向上長勢喜人,樹葉的經脈在日光照射下清晰可見,更顯青翠欲滴,微風拂過,葉片沙沙作響,演奏出春意盎然的動聽交響樂。
劉嘉琴:
聽說在這片森林里種植著一種能防火的樹種,丁股長,您可以為我們介紹一下嗎?
潮安區自然資源局林業生態管理股股長 丁紅如:
好的,這個樹種叫木荷,它是山茶科的常綠闊葉樹種,這個樹種具有適應性很強,存活率很高的特點,既是造林的先鋒樹種,也是很好的建群樹種,樹種最突出的特點是防火功能,現在我們山上營造的防火林帶,用的就是它。
記者 劉嘉琴:
都說“三年成木,十年成林”,那像這么一株它現在生長了多久?
潮安區自然資源局林業生態管理股股長 丁紅如:
這個是去年四月份種下去的,今年就長這么高了。
記者 劉嘉琴:
那已經有一年了,那十年之后的木荷是怎么樣子的呢?
潮安區自然資源局林業生態管理股股長 丁紅如:
我們這旁邊就有,這個大概有十來年樹齡了。這個樹種的葉子含水量很高,木很堅硬,再加上它低油脂含量,所以它是天然阻燃植物,即使著火部分燒傷之后,它也很快會恢復生長。
除了“能防火”的木荷,“耐腐蝕”的紅錐也是去年潮安區造林主要選擇的鄉土闊葉樹種。丁紅如告訴記者,原先山坡上廣泛種植的馬尾松易受松材線蟲病感染,而為了改變這一局面,萬峰林場在造林過程中會更多選擇優良鄉土闊葉樹種,以“木荷、紅錐”為目的樹種,“楓香、木油桐、山杜英”為配置樹種,對綠色通道林類型增加“銀葉金合歡、小葉紫薇”等花色樹種,以此打造多元生態結構,優化針闊比例,提高綠化質量。
潮安區自然資源局林業生態管理股股長 丁紅如:
樹種的選擇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土壤條件和水分條件決定,我們一般以鄉土闊葉樹種為主,像我們選擇的木荷、紅椎、山杜英等這些樹種既能夠很好地適應當地的生長條件,又可以起到水土保持,涵養水源的作用,成林之后又可以增加我們森林的蓄積量。
播種下的一抹抹綠,昭示著生機與希望。正是由于對苗木的精準選擇和嚴格把關,才能切實提高植被存活率,形成如今錯落有致、滿目逢春的優美景觀。據了解,2023年潮安區完成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建設面積4萬畝,包括林分優化面積1.8萬畝、森林撫育面積1萬畝、新造林撫育面積1.2萬畝,共種植樹苗71萬株。
潮安區自然資源局林業生態管理股股長 丁紅如:?
根據《廣東省森林質量精準提升行動技術指南》,造林苗木應選用1.5年生以上、苗高80cm以上、地徑0.8cm以上的容器苗,同時苗木必須有“兩證一簽”,禁止使用帶病蟲害的不合格苗木上山造林。
俯瞰潮安大地,綠樹成蔭、草木茂盛的生態圖景正在鋪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潮安號角正在吹響。接下來,潮安區將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對林地、林分宜造則造,宜改則改,宜撫則撫、宜封則封,營造大面積森林景觀斑塊,有序推進森林質量精準提升。
潮安區自然資源局林業生態管理股股長 丁紅如:
2024年計劃實施林分優化1.4萬畝、新造林撫育1.5萬畝以及森林撫育1萬畝。主要對甬莞高速古巷至歸湖路段、X073 歸湖鋪頭至溪美路段、Y217歸湖碗窯至赤鳳杉坪路段的兩側山地進行林分優化,對赤鳳白葉村山地進行森林撫育,對2021年-2022年新造林地進行新造林撫育,以提升森林郁密度、森林蓄積量為目標,堅持質量優先,多做“加法”少做“減法”,著力提高森林質量,培育穩定、健康、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
來源|潮安區融媒體中心
編輯|翁純
審核|吳燕珊
編輯 翁純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