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機器人”
□ 王吳軍
唐朝的時候,成都有一個能工巧匠名叫楊行廉,他發明的機器人曾經聞名遠近。唐朝李冘在他的《獨異志》一書中對此作了記載。但是,楊行廉此人的生平不詳,只知道他自幼家貧,但是,他卻勤奮好學,喜歡刻苦鉆研技藝,晚年的時候,他的生活依舊貧困,不得不制作了以僧人為形象的木質機器人,行走在成都街頭,操作著這種僧人形象的機器人向路人行乞。每當錢滿五十文的時候,這個木質的僧人形象機器人的手就會自動下傾,將討得的五十文錢瀉入腰間的瓶子中。見者紛紛稱奇。
唐玄宗的時候,江蘇省東海縣的馬待封也是一位精通手工制作技藝的能工巧匠。馬待封為唐玄宗李隆基制造了一臺有機器人的梳妝臺,專門供唐玄宗的皇后梳妝打扮。史書中記載說,馬待封為皇帝唐玄宗制造的這臺有機器人的梳妝臺“中立臺鏡,臺下兩層,內藏機關,構造獨特”,皇后對著這臺梳妝臺梳妝打扮時,只要打開妝門,就有手拿毛巾、梳子的木質女子形象的機器人裊裊而出,恭恭敬敬地把毛巾和梳子遞給皇后,然后返回原地。當皇后梳妝打扮完畢后,手拿香脂、香粉等化妝品的木質的女子形象的機器人又一個接一個地依次出來為皇后遞上各種化妝用品。最后,這些東西仍然由木質的女人形象的機器人拿進去,其,門全部自動關閉。這些機器人的動作非常靈活、準確,而且衣飾華麗、栩栩如生。
為唐玄宗制造了這臺有機器人的梳妝臺二十年之后,馬待封又為崔邑縣的縣令李勁制造了一臺催人喝酒的器具,名為“酒山”。當李勁擺下宴會宴請賓客喝酒的時候,如果有人不及時喝酒,“酒山”的門就會自動打開,穿戴整齊、服飾華麗的機器人就會從里面走出來,十分恭敬地勸人喝酒,直到被勸喝酒的人喝完酒并再次斟滿之后,機器人才會回到原地,其門自動關閉。如果再有人不及時喝酒,機器人又會再次走出來,進行勸酒。總之,直到宴會結束,機器人都是依次而行,始終不會錯亂一步,非常嚴謹。
唐朝這些機器人的構造,其實是一種自動裝置,都是采用杠桿和凸輪的轉動原理設計制造而成的,不僅在當時有著相當高的科學技術水平,同時,也是中國古代機械工程史上的重大發明創造,實在是令人嘆為觀止。
編輯|郭洵汐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