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杜甫 品春韻
□ 謝璇
清晨,推窗望去,草芽萌動,花枝孕蕾,時光柔軟,萬物蓬勃,一個風姿綽約的春天,已經完成了梳妝打扮,要奔赴一場季節的邀約。春天,是一個被無數文人墨客盛贊的季節,千百年來,他們用詩詞表達對春的遐想和期待。在美妙的春光里,讓我們走進杜甫筆下最美的春天,去品味那份獨特的春之韻味。
杜甫筆下的春天是活潑清新的。杜甫暫時結束了“安史之亂”顛沛流離的動蕩生活,回到成都草堂,享受著難得的平靜、祥和的美好時光,此時萬物復蘇,天地間煥然一新,大自然捧出了如詩如畫的風景,詩人文采一觸即發,寫下了“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在春日陽光的照耀下,江山顯得格外秀麗多姿,春風送來繁花盛開的陣陣芳香。風和日暖,泥土也變得松軟,燕子來來往往銜泥筑巢,暖暖的沙子上酣睡著登岸的鴛鴦。微風輕拂下的草木是幸福的,沐浴在春光中的動物也是幸福的,而詩人也深感喜悅和幸福。“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雖然杜甫經歷了諸多不順,但他卻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在他那節奏歡快、清新活潑的詩句中,我們感受到了春日里生機盎然的氣息。春天的美麗,不僅僅在于它帶來的花香鳥語,更在于它蘊含的生機和希望。
杜甫筆下的春天是善解人意的。溫柔的春天,讓一生坎坷艱辛的杜甫也變得自由、歡快起來,變成了意氣風發的少年郎。“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雨不事聲張,夜里隨風而至,滋養萬物,卻不居功自傲。“潛入夜”且“細無聲”,無意討好誰,卻讓人歡喜,這樣的春雨難道不是善解人意的嗎?“三月桃花浪,江流復舊痕。朝來沒沙尾,碧色動柴門。接縷垂芳餌,連筒灌小園。已添無數鳥,爭浴故相喧。”成都春汛,溪水猛漲,杜甫泰然處之,水都漲到柴門了,詩人卻接上魚線,掛上魚餌,在門前垂釣。還趁著水漲,用竹筒接在水車上澆灌菜園,累了就觀看水中的鷗鳥。即使是泛濫的春水,在杜甫眼里依然是溫柔的,春天,用她的溫柔為悶悶不樂的杜甫點亮了心靈之燈。
杜甫筆下的春天是綿綿的鄉愁。杜甫的春天,也不總是歡欣愉悅的,他的詩中也會流露出羈旅異鄉的愁思和傷感。“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雖然春光旖旎怡人,但歲月荏苒,歸期遙遙,春光越美,鄉愁越濃,詩中春色和鄉思交相輝映。每逢佳節倍思親,立春時節,憂國憂民的杜甫愁腸百轉,他希望沒有戰亂,渴望回到家鄉,他憶起往昔太平盛世,以及兩京立春之日的美好景致,可此時他卻漂泊異鄉,無處安身,面對巫峽大江,悲傷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將內心的悲憤傾注于筆端,寫下了《立春》:“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春日的曙光,帶走了冬日的沉寂,卻無法撫平詩人心中的褶皺,詩中蘊含著詩人濃烈的懷鄉之愁。
人間盛景自春來,熙暖之時讀杜甫,賞爛漫春光,感受詩人筆下茵茵的春意,在古詩詞里邂逅一個醉美的春天。此刻的我,沉醉于這詩意盎然的世界,心中涌起無盡情愫,仿佛與天地共鳴。愿這份美好永駐心間,化作對春天不滅的贊歌。
編輯 | 翁純
審核 | 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