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販情懷
□?李英群
朋友阿蕓喜歡吃酸味食品,越酸越喜歡,選水果,總是挑最酸的買。
今天,她買來一串枇杷,金黃鮮亮。她要我吃,我說我忌酸。她說今天的枇杷是甜的。
“你不是喜歡酸味的么?今天怎么買甜的?”
“因為小販大叔說初夏枇杷正當時,鼓勵我吃新鮮。”
這位大叔的攤位就在我住的小區大門對面街的市場門口,阿蕓常向他買水果,他知道阿蕓愛酸味。但今日的枇杷不酸,他沒誘騙阿蕓,白直告知阿蕓。這不禁讓我想起女兒給我講的一個故事。
那年,女兒在廣州讀大學,放假回來。我知道女兒喜歡水果,特別喜歡酸味的,就事先準備了一筐酸一點的潮州招柑。
她美滋滋地品嘗著,邊吃邊說了個故事:
她大學的同學小芳,一次到同學小珍家去做客。小珍家在粵西近海一小鎮,到達后,小芳說想吃葡萄,而且要酸的。兩人高高興興上街。在門口就有水果攤,也有葡萄賣,看去成色不錯。小芬問那位小販大媽:“這葡萄酸的還是甜的?”
“甜的——”回答很爽。
甜的不要。兩人向內街走去,到一水果攤前,也有葡萄,一問,也是很爽的回答“甜的——”
兩人走遍小鎮的主要街道,問了六七攤水果,回答是一色清爽的葡萄是甜的!
小珍很不過意,問小芬要不要別種水果,小芬說不要,于是回家。但小珍是“做賊唔成(不甘)空手返”。到了家門口,還是自作主張向第一攤水果買了一串葡萄。
回到家中,小珍把葡萄洗了,自己先試吃一顆,一入口就驚叫起來:“哇,是酸的——”
馬上摘下一顆送到小芬嘴邊。
小芬送進口里嚼著,忽然停住了,小珍問:“怎樣,很酸吧?”
小芬的表情沒有小珍想的眉開眼笑,反倒是一臉苦相。
小珍問:“你說呀,很酸吧?”
小芬點了點頭:“對,心酸。你們這里的人,是怎么在做生意的啊?!”
三十年了,我多次在茶座中向朋友講述這個小故事。
有人稱潮州人為東方猶太人,指的是會做生意。
潮人有句俗語:“小小生意會發家”。不少潮商巨賈,是從小販做起的。我因為年紀大了,老了,很少上街購物了。在年輕時,不論在鄉下或在府城,你去賣水果,問是甜是酸,小販會告訴你,并熱情地摘一顆請你嘗嘗,很暖心,你試了,一般都會買的。即使不買,商家也坦然,笑臉相送。
這是一種情懷:以誠得客,以情暖人。
現在的潮州小販是否還都這樣呢?據聞因為成了旅游打卡地點之后,有些小販對游客欠真誠,以次充好,胡亂提價,受到投訴。這是個別現象。從阿蕓買回甜枇杷這事看來,小販還是誠實當家。
為寫這則短文,我特地致電問在廣州的女兒,問她小珍家鄉小鎮的小販,豈會嘗到聰明反被聰明誤的苦果。女兒亮著聲音說:“老爸你這是老皇歷了。你總宅在潮州家中,見聞太窄了。現在在珠江三角一帶,向小販買水果糖果,店主也會請你試一試口感的。”
我高興了問:“那都是潮州去的小販吧?”女兒說:“你別太自我感覺良好,有興趣出來行行看看。”
放下手機,似剛吹過一陣南風。
小小生意想要發家,必須有以誠待客,以情暖人的情懷!

編輯|郭洵汐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