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染新綠,景美日子甜,自去年以來,潮安區浮洋鎮以“增綠提質”為主線,將綠美生態建設與實施“百千萬工程”深度融合,形成“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工作機制,為城鄉“充植”,為綠美“上分”。

走進浮洋鎮東隴村,行路成蔭、屋舍精致、水清岸綠、處處皆景,百畝稻田與數千株苗木相映成輝,一幅“村在綠中,家在林中,人在畫中”的綠美畫卷呈現眼前。
村民:
種樹之后好,綠化更美,跟以前不一樣,以前蚊蟲很多,現在韓江的水引進來,環境、空氣各方面都很好,早晨大家都會出來乘涼,晚上飯后就會出來散步,別的村和本村的人都會過來玩,環境好,生活也跟著好。
據悉,為扎實推進鄉村綠化美化,東隴村投入資金完善農田水利工程,平整修復土地,改良貧瘠土壤,提升土地生產質量;與此同時,積極發動企業家、民兵、學生等社會各界力量攜手植綠,共種植大腹木棉、鴻運當頭、黃皮等苗木約4060株。

浮洋鎮東隴村黨支部書記 村委會主任 朱振旭:
我們村“兩委”干部首先對炮浮路的綠道、機耕路的雜草進行清除,之后在炮浮路的綠道種植約800米的“鴻運當頭”,機耕路種了400多棵黃皮樹,村里的蓮池周圍也增加了46株山茶花。通過這一系列的工作,村里的村容村貌及村民的生活質量都大幅提升。
另一邊,大吳村也呈現出一派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道路兩旁間種著異木棉及火焰木,新芽初綻,盈溢生機,令人心曠神怡。如此美景,離不開鎮村兩級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的有力作為,更離不開福利組織和鄉賢們的資金支持。

大吳修德福利會副主席 吳木欽:
一方面,福利會投入資金,用于村里的公共設施、環境綠化及整治,為綠美工作打下基礎;另一方面,聯系海外的僑親捐款,為綠美工程出力,一共捐了十萬元,用于鄉村的綠美建設。
作為“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大吳村著力營造“黨員帶領、鄉賢支持、群眾參與”的良好氛圍,圍繞群眾所思所盼,對新修建的村外環南路、村聯興路以及村委會前小廣場進行綠美打造。
浮洋鎮大吳村村干部?吳輝:
這次綠美行動得到了鄉賢和海外僑胞慷慨捐款共20多萬元,種植費用共30多萬元,種植品種有桃花、火焰木、小葉欖、大葉草、紅繼木等喬灌木共約3000株。通過這次全面綠美種植,增加了村里花木品種和種植面積,同時轉化為發展優勢,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東隴村和大吳村悄然發生的變化,是浮洋鎮凝心聚力、深入開展綠美鄉村建設的生動縮影。據了解,截至目前,浮洋鎮共發動企業、鄉賢、機關事業單位、社會熱心人士捐款約470萬元,種植苗木1.6萬多株,折算面積500多畝。

浮洋鎮綠美專班副主任 林漫:
接下來,我鎮將繼續高水平推進綠美生態建設,一方面是充分用好用活募捐資金,目前我鎮正在研究制訂捐贈資金有關獎補方案,助力村級更好地開展綠美工作;另一方面健全長效管護機制,以“1+7+n”聯動機制為依托,通過綠化技術指導員的日常指導,將重點落實到各片、各村、各管護人,切實推進綠美工作落地生效。
來源|潮安區融媒體中心、潮安發布
編輯|張澤慧
審核|詹樹鴻
編輯 張澤慧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