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三無”船舶清理整治?內河船員換證哪里可以體檢?水上遇險如何救助?日前,潮州海事局上線《潮州政風行風熱線》節目,圍繞船只認領、換證體檢和停航要求等問題進行詳細解答,為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答疑解惑。

潮州海事局護航大型船舶進靠潮州港。 潮州海事局 供
群眾提問:近年來,韓江持續推進“三無”船舶清理整治,請問認定“三無”船舶的標準是什么?同時有部分市民反映,自家的自用船在清理行動中被查扣,想要認領,請問該如何認領?
潮州海事局回復:認定標準:“三無”船舶是指無船名船號、無船舶證書、無船籍港的船舶,對通航安全、人員安全、水域清潔安全、港口安全等方面構成了嚴重危害。
對于清理整治行動中被查扣的船舶,潮州海事局聯合市海洋綜合執法支隊在媒體、微信公眾號等分批進行了公告。對其中非涉漁“三無”船舶,且已辦理自用船登記手續并切實符合村民自用船使用需求的,可由當事人申請認領。當事人可以攜帶有效身份證件,鄉鎮自用船登記表和安全責任保證書,船舶合法來源的有效證明或鄉鎮出具的船舶所有人和船舶用途說明等材料到市海洋綜合執法支隊申請認領。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潮州持續推進韓江綜合治理,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潮州海事局與潮州市海洋綜合執法支隊、公安,湘橋、潮安區政府,汕頭海事局等單位、部門對韓江潮州段進行全覆蓋巡查,聯合開展韓江“三無”船舶清理整治行動,堅決依法清理取締“三無”船舶。
群眾提問:每年夏季是市民群眾親水游泳的高峰期,我們也聽說近期海事部門在韓江多次救援遇險群眾,請問市民在進行水上活動時應注意哪些事項?水上遇險如何救助?
潮州海事局回復:今年以來,潮州海事局值班室已接報群眾水上遇險險情6宗,遇險人員多是在韓江游泳、垂釣、失足落水等人員。韓江水深流急,并不像表面看的那么平靜,每年發生在韓江的游泳溺水事故不少,在此海事部門呼吁廣大市民最好不要在韓江水域游泳,尤其是航道內、樞紐泄洪區、渡口水域、施工水域、水源保護區等游泳。在水上遇險或發現水上遇險人員、船舶請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或12395水上搜救電話。
潮州海事局提醒:水上出行、游玩要自覺遵守水上交通規則,乘坐正規合法的客渡船或旅游船,規范穿著救生衣,不要駕駛或乘坐自用船、“三無”船休閑游玩。自用船、“三無”船船上設備簡陋,大多沒有配備消防、救生等設備,自救能力薄弱,船舶駕駛人員未經專業安全培訓,缺乏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非法從事載客容易發生嚴重危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險情事故。
據了解,今年6到7月,潮州海事局聯合團市委、潮州市少年宮開展安全知識進校園活動,強化學生防范溺水和水上出行的安全意識,力爭通過安全知識進校園活動,達到“教育一個學生,影響一個家庭,輻射整個社會”的目的。
群眾提問:船舶是否可以自行加裝甚高頻?
潮州海事局回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管理條例》,無線電臺(站)應當按照無線電臺執照規定的許可事項和條件設置、使用;變更許可事項的,應當向作出許可決定的無線電管理機構辦理變更手續。不按照無線電臺執照規定的許可事項和要求設置、使用無線電臺,屬于海事行政違法行為。擅自加裝甚高頻,被執法人員發現后,將面臨相應的行政處罰。
“如果現在設備損壞了,買了新的后要及時辦理證書,不能擅自使用?!毕嚓P工作人員介紹說,群眾可以通過“海事一網通管”申請變更船舶電臺執照。具體可以咨詢潮州海事局政務中心,電話:0768—2139056
群眾提問:在什么情況下渡船要停航?
潮州海事局回復:根據海事部門制定的惡劣天氣海況下船舶禁限航管理要求,當出現以下條件之一時渡船要停止渡運,一是能見度小于500米;二是風力達到6級;三是預報短時雷雨大風影響區域,已經受雷雨大風影響,應當就近選擇安全水域停泊;四是預報臺風可能影響轄區期間,需提前選擇合適水域避風;五是當韓江洪水在警戒線水位(13.5米,韓基,潮安站)或潮州供水樞紐實時來水量達到4200立方米每秒時,韓江所有船舶全部停航,并做好系泊。
記者了解到,為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和乘客安全,各單位船舶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制訂應急預案,主動收集水文、氣象、航行通(警)告等安全信息,嚴格落實惡劣天氣限制開航要求。
此次上線活動,潮州海事局共接聽、接收群眾電話咨詢和網上留言問題10個,相關問題全部現場解答,進一步維護群眾權益,促進機關效能建設,樹立和展現潮州海事的良好形象。一直以來,潮州海事局在廣東海事局和潮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海事隊伍“四化”建設為引領,以建設人民滿意的潮州海事為宗旨,以水上交通安全為中心,認真履行職責,加強隊伍建設,提高監管水平,公正文明執法,為維護國家權益、保障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止水域污染,促進潮州經濟社會和航運事業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潮州海事局將不斷履行職能,為廣大船員、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務,為港航企業的發展、為潮州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
作者|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丁玫?實習生?林秋菊
編輯|張澤慧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