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美食,過年,是否是您腦中的故鄉景象?想到故鄉,您是否被勾起了鄉愁?為推動潮州文化大傳播大發展,活躍古城文化生活,助力潮州建設國家文化生態保護示范區,6月10日,由市委宣傳部主辦,市社科聯、市廣播電視臺承辦的“潮州文化大學堂”第十場活動在市廣播電視臺舉行。
本次文化大學堂邀請了北京大學一級教授、北大現代中國人文研究所所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陳平原作主講嘉賓。他結合自己閱讀與生命歷程的親身體驗,從個體化的感受與留痕入手,以《閱讀與生命的痕跡——故鄉、食物與記憶》為題,圍繞“故鄉、美食與記憶”作文化講演。

陳平原圍繞《閱讀與生命的痕跡——故鄉、食物與記憶》作文化講演。
講座中,陳平原教授尤其推崇魯迅先生提出的“真正的記憶是帶著血絲”的觀點,強調要警惕記憶的“零落”、記憶的“容易被忘卻”。人們在回憶過程中、在打撈“記憶的碎片”的同時,要多一分節制與自我反省,少一點夸張與自我膨脹。“將篩選過的記憶公開表達出來,要珍惜每一次成就,也尊重每一次失落,這才是真正的、負責任的記憶,包括我們的家鄉和我們的生活?!标惼皆淌谶€認為,外面的故事很精彩,家里的故事很美妙。人有了停留的錨,就有了基本的價值尺度,這樣不管留在故鄉還是走遍天下,才會有自己的根。

陳平原教授與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教授、語言學家、文化學者林倫倫,韓山師范學院副校長黃景忠參加《今天,我們如何談論故鄉》文化沙龍。
當天,陳平原教授還與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教授、語言學家、文化學者林倫倫,韓山師范學院副校長黃景忠一起參加《今天,我們如何談論故鄉》文化沙龍,探討潮州歷史文化命脈,共話“精神故鄉”。

陳平原

陳平原教授的著作《故鄉潮州》。
陳平原教授的著作《故鄉潮州》是沙龍的熱點之一。作為最早提出潮州作為“活著的古城”這一特殊價值的學者,該書是陳平原教授對于故鄉潮州的一次文化探尋,也是“卻顧所來徑”的深情回望。

林倫倫
“《故鄉潮州》富有感性的溫度和理性的光輝?!绷謧悅愓J為,這本書理性地分析家鄉的風景、活著的古城,對故鄉回憶和思念的描寫達到別人難以企及的高度。黃景忠從文學批評和出版價值角度,指出《故鄉潮州》創造了另一種寫作方式,體現了一個學者對故鄉的關切和思考,用理性的光輝和學者的眼光看家鄉,從時間和空間的框架考察故鄉,極具學術眼光。

黃景忠
談及潮州這座“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古城”,是否會成為更多人的、不受出生地影響的心靈原鄉?幾位老師對此充滿期待。黃景忠建議,“潮州不僅要打造城市的景觀,還要把留在生命痕跡的東西表達出來,把與生活方式相關的陳列出來,讓更多人了解和看到。”林倫倫希望,孩子們強化對生我養我的故鄉的感情,這方面家庭、父母、親人都應該擔起責任,幫助孩子們記住自己的根。陳平原教授堅持早年提出的“經濟搭臺,文化唱戲”的提法,認為從當下、從潮州、從世界的角度看,潮州以文化賦能,有一天這里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可以轉化為重要的文化產值。
“這次活動是一場文化的盛筵?!甭犕曛v演與分享,高三畢業生代表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認為既打開了學術視野,也更深入地理解故鄉潮州。
對于大部分的高考應屆畢業生而言,他們即將離家前往五湖四海求學,如何談論故鄉,將是他們走向外地高校后面臨的話題。金山中學高考生林炫宇表示,“聽完陳平原教授的講演,讓我對潮州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陳平原教授講到:‘我們的根在潮州,我生在潮州、長在潮州,對潮州有濃厚的感情?!鳛榍嗄暌淮?,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為潮州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作出貢獻。希望到大學求學之后,能回到潮州建設家鄉,讓千年古城文化煥發出新的光彩?!?/span>
相關鏈接:
陳平原教授曾被國家教委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1991);獲教育部頒發的第一、二、三、五、六屆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獎(1995,1998,2003,2009,2013),以及第四屆王瑤學術獎著作獎(2016)、第四屆思勉原創獎(2017)、第十四屆文津圖書獎(2019)、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提名獎(2021)等。先后出版《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千古文人俠客夢》《中國散文小說史》《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作為學科的文學史》《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現代中國的述學文體》《大學何為》《文學如何教育》《小說史學面面觀》《有聲的中國》等著作三十余種。

作者|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林宗楷 丁玫
視頻|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蔡泳
圖片|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莊園
編輯|張澤慧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