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實業(yè)家、慈善家、饒宗頤先生的摯友、我們敬愛的陳偉南先生永遠離開了我們!先生在頤園的音容笑貌仍歷歷在目,我們還在期待先生再一次蒞臨頤園,再一次聆聽他老人家的殷殷教誨,卻不料如今已是天人兩隔了!哲人其萎,慟何及乎!
陳偉南先生擊楫香江,競渡商海,盡顯潮人勇于拼搏的本色。事業(yè)有成之后,又報效鄉(xiāng)邦,造福桑梓,處處踐行他“人生價值在于奉獻,事業(yè)成功在于努力”的座右銘。一生躬親力為,鍥而不舍,熱心捐資支持祖國和家鄉(xiāng)的教育、文化、公益事業(yè),從而贏得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重視和稱賞,受到故里鄉(xiāng)親的敬仰和愛戴,亦獲得了無數贊譽。
偉南先生是饒宗頤先生學術生涯的重要支持者,他是潮州市饒宗頤學術館興建的重要奠基人,在他的全力支持下,饒宗頤學術館得以創(chuàng)建、擴建并發(fā)展壯大,成為潮州重要的文化地標。可以說,沒有陳偉南先生,饒宗頤學術館就沒有今天的規(guī)模。他對饒學發(fā)展和潮州文化弘揚所作出的卓著貢獻,我們永遠感念不已!
結識饒公,相視莫逆
陳偉南先生曾言:“大師難得,富人易求。在全世界,稱得上富翁的潮汕人何止千百。但是,像饒教授這種譽滿海內外,在學術和藝術上堪稱大師的人,卻絕無僅有。”這是何等廣闊的胸襟和高瞻的識見!饒、陳二公同為潮州人,同飲過韓江水,一位治學,一位經商,而心有靈犀,為了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這個共同目標,兩位德高望重的長者越走越近,成為莫逆之交。
1989年11月,饒公在澳門國際潮團聯(lián)誼年會上作《潮人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的演講,陳偉南先生在會上表示支持。饒公認為:“必須發(fā)展某些學術研究,才能使潮人傳統(tǒng)文化有更燦爛的成果。”陳先生立即響應:“隨著潮州人在海外的發(fā)展,而且在國際政治經濟舞臺上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們在文化學術方面要更加以配合。”
1990年11月,饒公在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第十一屆年會暨潮汕文化研究會上,針對潮州文化研究又作了一次引領性的發(fā)言,從而把潮州歷史文獻與文化學術的研究提升到全國性的層次,這讓偉南先生更加心悅誠服。
1991年9月初,偉南先生與饒公同赴法國巴黎,參加第六屆國際潮團聯(lián)誼年會。會后,兩位先生一起到意大利威尼斯逛水城,到羅馬感受古典藝術,到瑞士爬雪山……所到之處,開懷交心,無所不談。他們同仰明月,共敘鄉(xiāng)情,彼此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偉南先生在此時看到許多國家的專家學者對饒公學術的推崇,看到饒公被法國以及多個國家聘請或授予榮銜,作為同鄉(xiāng)好友,他內心感到無比高興,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全力支持饒公開展學術、藝術活動。
當其他人還在忙著自己事業(yè)的時候,陳偉南先生已多次陪伴饒公外出參加社會活動,贊助饒公在內地舉辦大型書畫作品展覽,出版《饒宗頤書畫集》,支持饒公的義賣捐贈善舉。特別是當饒公樹起“潮學”大旗時,偉南先生立即積極響應,率領潮州商會資助召開“首屆潮州學國際研討會”,合力將潮學研究推向國際。

1996年,陳偉南先生與饒宗頤教授在潮州饒宗頤學術館親密交談
饒公曾感慨地問道:“偉南兄,您為何對我這么好?”偉南先生真誠回答說:“有多種原因。其一,您在文化上的成就,讓我非常崇拜;其二,我們是家鄉(xiāng)人,潮州出了您這么一位有名望的人,我打心眼里高興,也出自內心喜歡與您交朋友。”兩位老人家多么真誠純粹!
鼎力襄助,興館弘文
陳偉南先生早年畢業(yè)于廣東省立第二師范學校(今韓山師范學院),由于學“教育”出身,他一向重視文化弘揚和人才培養(yǎng),一生為家鄉(xiāng)文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倒篋傾囊、出錢出力出主意。為褒揚饒宗頤先生在學術和藝術上的巨大成就,收藏展示饒先生的卓越成果,1993年,潮州市人民政府決定辟建饒宗頤學術館。經過潮州老一輩文化工作者篳路藍縷、辛勤奔走,建館籌備工作順利推進。然而,在建館初期卻遇到了資金不足的問題。遠在香港的陳偉南先生聽聞此事,特地回家鄉(xiāng)與主要領導面談交流,表示極力支持,同時慷慨捐資65萬元以促其成。1995年11月,潮州饒宗頤學術館落成,吸引著海內外眾多文化界、學術界人士前來參觀,為饒學研究的開展、潮州知名度的提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考慮到饒宗頤學術館日后的發(fā)展,偉南先生又帶頭捐款,成立“潮州市饒宗頤學術館事業(yè)基金會”并任會長,繼而又推動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和饒宗頤學術館之友會成立,積極支持饒學研究以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繁榮發(fā)展。
隨著饒宗頤學術館各項工作的不斷開展和館藏文物資料的日益豐富,為進一步做好展覽陳列工作,開展學術研究和文化交流活動,2003年,潮州市人民政府計劃擴建饒宗頤學術館,并就此事請示陳偉南先生。先生聽后高興地說:“我完全贊成。潮州出了個饒宗頤了不起,尊重饒老就是尊重自己,宣傳饒老就是宣傳潮州!”這體現了偉南先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仁者風范!

陳偉南先生十分關心饒宗頤學術館的工作。圖為偉南先生正在學術館閱讀學術館的刊物——《頤園學苑》
饒宗頤學術館的擴建需要對舊館進行拆除,但舊館的辟建是在陳偉南先生積極斡旋、慷慨解囊下促成的,拆除舊館需要得到他老人家的同意。主理饒宗頤學術館擴建工作的沈啟綿先生懷著真誠上門,向偉南先生匯報此事。不想宅心仁厚、豁達大度的偉南先生聽罷哈哈大笑,開口便說:“啟綿兄,你完全不必介意,饒宗頤學術館的擴建是潮州之幸、饒教授之福,我完全贊成,需要我做些什么,你告訴我,我會盡心來做的。”偉南先生說到做到,他再次傾情捐出250萬元巨款支持新館的建設。在先生的感召下,謝賢團先生、許崇標先生、高佩璇女士、饒清芬女士等鄉(xiāng)親紛紛捐資支持饒宗頤學術館新館建設。在偉南先生和眾多鄉(xiāng)親的鼎力相助下,潮州市饒宗頤學術館新館于2006年10月建成,并命名為“頤園”。從此,潮州市饒宗頤學術館成為一座樸素端莊、秀麗典雅的文化景觀。頤園中亭臺水榭、奇石疏竹,更加煥發(fā)出高雅的文化藝術氣息,吸引更多海內外賓客前來瞻仰學習。陳偉南先生不計得失,對饒學和家鄉(xiāng)文化發(fā)展無私奉獻,他的氣度和胸襟讓我們無比崇敬!
倡導潮學,玉成《潮志》
作為潮州人,陳偉南先生熱愛自己家鄉(xiāng)的文化,具有強烈的文化自信。1995年4月,他在潮汕歷史文化資料征集委員會成立大會上說:“我們潮汕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潮汕人民和歷史先賢以至當今海內外潮人各界知名人士,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文化成果,這是我們潮人共同的精神財富,是極可寶貴的。”基于對潮人文化的重視,他一生竭盡全力支持潮學研究,與饒公一起,合力將潮學推向世界。
早在1949年,由饒宗頤先生總纂的《潮州志》刊行了15個專志。因時局、資金等問題,其他專志未及刊布,這成為地方史志工作中的一大憾事。2005年秋,在潮州市領導的重視和陳偉南先生的大力支持下,《潮州志》得以重刊,并補入了“民族志”、“山川志”、“實業(yè)志·工業(yè)”、“風俗志”及“戲曲音樂志”等5個專志,使其規(guī)模格局更加接近當年原擬之陳制。
2009年春,饒公又在所藏浩瀚的書稿圖籍中尋到未及刊行的“人物志”、“金石志”、“宦績志”、“古跡志”、“外編”卷,并將其奉獻給家鄉(xiāng),囑咐代為整理刊行。獲悉饒公總纂的這幾帙珍貴志稿將整理出版,陳偉南先生第一時間聯(lián)系上主持整理出版工作的沈啟綿先生。老人家說:“啟綿兄,聽說你應承教授出面主持《潮州志》志稿的整理出版,這是件大好事。志書印刷出版的費用你不用找其他人,由我負責。”偉南先生真是潮州文化界的及時雨,他很快捐資30萬元,支持《潮州志補編》的整理出版工作,解決了所有人的后顧之憂。2010年3月,《潮州志補編》整理出版工作第一次會議在潮州市饒宗頤學術館召開。在偉南先生的全力支持下,《潮州志補編》整理出版工作順利開展,并于2011年4月正式出版。對于這些功勞,陳偉南先生從來沒有放在心上,他回鄉(xiāng)參加《潮州志補編》出版儀式時說道:“家鄉(xiāng)有饒老這樣的文化巨匠,我們感到十分自豪,家鄉(xiāng)的領導重視文化發(fā)展,我們更是深感欣慰!”偉南先生就是這樣不慕榮利,默默奉獻,廣種福田,蔭澤后人!
陳偉南先生走了,但他和饒公一樣,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幾十年來,他對饒公的學術、藝術活動無不時刻放在心上,對潮州文化的繁榮、頤園的發(fā)展傾注了所有,對我們的工作生活關懷備至。偉南先生懿德仁心,一生只求有利于國、有利于民、不圖回報、樂于奉獻。他的良行善舉感召著海內外所有潮人,我們將沿著他的道路,繼續(xù)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和潮人精神的弘揚而努力奮斗!
作者|景南
編輯|翁純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