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生三目蠐
? ? ? ? ?關鍵詞:得與失?
? ? ? ?講述人:李聞海(廣東省全球招商顧問、泰國正大集團副總裁、南京工業大學浦江學院董事長)

在泰國,專門供應7-11超市連鎖的供貨生產廠家中,有一位潮籍的供貨生產商叫威鵬,他負責供應7-11所有門店里蟹肉飯的最關鍵食材:梭子蟹(即三目蠐)。

1989年,泰國第一家7-11在曼谷開業,由正大集團經營運作,系本土化運作最成功的便利店連鎖品牌。
他給我講過一個關于放生三目蠐的故事:
三目蠐在目前是無法人工養殖的,但市場的需求量又特別大,隨著每日不停地捕抓,海里夠標準的梭子蟹就越來越少,因為漁民一網上來,公的母的梭子蟹都上來了,母蟹擔負著繁殖任務,其數量減少,自然給海洋梭子蟹繁殖帶來極大影響。
怎么辦?涸澤而漁,最終遭殃的是我們人類,更不利于商業長遠發展。為了解決一這問題,好心的威鵬先生在跟漁民集中收購后,特地把母蟹挑出來,讓漁民帶回去放生。
這份好意并沒產生太大的效果。不久,威鵬就發現,有些人還是把他送出去想要放生的那些母蟹,拿去賣給了其他生鮮店。
無奈之下,他只好開辟一個專區,將每次收購挑出來的母蟹放進去繁殖。由于棱子蟹有互相噬食的特點,每十萬只的投放,往往只有一萬只存活,他想盡一切方法提高存活率,把蟹苗養到一枚硬幣大小,然后就把它們放回海里生長。
三目蠐,
學名紅星梭子蟹

從表象上看,他無疑讓自己增加了許多經營成本,跟傻瓜好像差不多。然而他堅持這樣做。
一年,兩年……隨著他這“虧本”生意的堅持,海里的三目蠐越來越多,漁民的漁獲也更多了。所以,漁民們也慢慢理解到,威鵬其實是為了大家擁有更好收獲而付出。而這種實在人,人們更樂于與其打交道。從此,他們更樂意將捕抓到的三目蠐全賣給他了。
因為愿意吃虧在前,威鵬生意越做越好,保證了市場的需求。
聽了威鵬自己講述的這個故事,我稱他是真正有智慧的商人。真正善于經營的人,他所經營的不是一時一事一物之得失,而是構建、維護和推動了一個良性循環的系統。因為在這個大家都能受益的系統里,才有著無窮無盡的資源和生命力。

編者的話
經商,在許多地方是“做生意”,潮州人卻說是“做生理”,一字之差,卻有深意。潮商學創始人李聞海先生就指出:“‘做生意’是一紙合同,做‘生理’則是心靈的契約,一方面指做人要順應天理,即掌握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更指做事要符合道理,即遵守法理規范,遵崇倫理道德,正是潮汕人具有同宗情懷、用心經營、信義為先、感恩惜福的體現。”
“小小生理會發家”,是潮人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商,則是世界各地共同的認知。潮商長盛不衰立于不敗之地原因是什么,一直是人們探尋的密碼。潮州市社科聯、潮州日報社聯合硯峰書院,推出《潮商密碼——硯峰山人講述潮商故事》系列,在這個全球“拼經濟”時代,精選硯峰山長李聞海先生親眼所見、親耳所聽的潮人經商小故事,以期為您打開一扇潮商智慧之門。這里邊,有莊世平先生、李嘉誠先生,謝國民先生等商界大腕的“生理”,許多故事也是獨家的。
硯峰書院有一塊石碑,上有饒宗頤先生書寫的幾個大字——“綜鞶帨于遙年”。只要您用心,導游會不厭其煩跟您講述這幾個字的深意。這簡短的潮人經商故事,何嘗不也是“鞶帨遙年”!
當前,全省上下都在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期待這些精彩故事會帶給您啟發,書寫新時代的經濟傳奇。
編輯|吳冰
審核|吳燕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