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些景色看似司空見慣,平凡乏味,實則真美內涵,韻蘊其中,經藝術家的妙手點化以后,便成為一幅很美的藝術作品。鄉村渡口這樣普通不起眼的題材,經畫家謝舸的一番意匠手段,就成為一幅不凡的佳作——《鄉渡》:
一個清晨的水鄉渡口,清幽靜謐,天水一色,一切都籠罩在霧靄之中。中景的河岸、田野,一片茫茫,近景的小河渡口則“橫渡無人舟自橫”。
畫面地闊天高,悠遠無垠,其景色的主次、輕重、虛實、整散、平橫置陳,節奏富有變化。《鄉渡》畫面構圖大膽,畫面只有下端的三分之一的地方,以濃重的著墨描繪渡口,而三分之二則以淡墨表現朦朧恬淡的中景、遠景,意茫彌渺,卻不顯空泛,而具藝術張力。
我們在剖析這幅作品的章法、造型和筆墨的同時,會感到一股別樣的意蘊在撩撥我們的心扉:
畫家著意表現渡口的小渡船——它是維系家鄉與外面世界的紐帶,寄托著遠離家鄉的游子繾綣纏綿的親情鄉情……鄉渡在畫家至誠至愛的筆下,籠罩著些許的落寞、惆悵的情感,深味無盡。
作品以純水墨繪制,潤澤淋漓,筆墨輕而不浮,情景交融,境韻悠長。值得一提的是,作品的題款:“鄉渡,?甲戌年(1994)春月嶺東潮人謝舸時客澳門畫院”,畫面天際這一行書寫的題款,與下面近景的酣暢墨色形成上下呼應。同時,濃墨書寫的題款和紅色的印章在整幅作品的構圖上,頗有“四兩撥千斤”之妙,使大面積的中、遠景與近景,上下收籠,虛實相生,達到均衡,顯示了畫家在作品“經營位置”上的匠心。
謝舸(1938—2023年)原名書才,出生在潮安江東鎮謝渡一個農民家庭,自幼喜愛繪畫,在漫長的藝術道路上,謝舸以開拓創新、融會貫通為藝術探索的宗旨。他師從嶺東名家王顯詔、李開麟、陳世嬰,汲取歷代名家青藤、八大、石濤、吳昌碩等的藝術精髓,在自己風格未形成之前,已深入了傳統,肯定了傳統,又批判吸收傳統。他孜孜不倦,艱苦耕耘,畫藝精益求精。五十年代就讀于武漢藝術學校,曾在當年的《潮安日報》報當過美術編輯,后來做過實用美術,繪制商業廣告。20世紀六十年代初期,他的版畫《書記在田頭》、《工人大哥來俺社》、《田頭維修》、《山前山后插秧忙》等在《人民日報》、《南方日報》、《羊城晚報》等報刊相繼發表。他曾將當年澄海“赤腳縣長”余錫渠?(后任中共汕頭地委書記)?撰寫的潮劇《濱海風潮》改編成連環畫,《廣東畫報》特以專版選登,轟動一時。謝舸是比我大幾歲的兄長,他樸實平易,敏慧過人,勇于開拓。我讀高中時就認識他,還曾專程到過江東謝渡拜訪請益。1966年我赴揭陽搞“四清”展覽,后參加籌建揭陽縣工藝美術研究所,并調任該所的研究人員,不久謝舸先生被推薦為該所的資深創作人員,他當年創作的一批古裝仕女人物畫稿得到客戶的高度贊賞。
60年代后期,謝舸先生后因身體原因離開了揭陽。一九八二年移居澳門,專業從事藝術創作和教學工作。曾任東方國際畫會副會長,東方畫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政協潮安縣委員,任教于澳門理工學院、澳門高等學校等。
篳路藍縷,秋結碩果。他在澳門這中西文化交匯的地方,致力于尋找中國傳統繪畫與西方現代藝術的交匯點,抒發美好的情懷,表達畫家豁達平和的心境。
畫家的情懷和心境來自他對現代都市的生活感受和對故鄉的眷戀思念。從坎坷的生活旅途走過來的謝舸,對人生有著深刻的理解,對藝術的追求特別執著。他在作品中傾注了對祖國河山的無限深情,但是最令人難忘的是,畫家對故鄉特有的情韻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情有獨鐘且深具慧心。他總是反復不斷地描繪內心依戀的那片家鄉山水和對家鄉生活的深情追溯,傳遞出畫家內心守望家園的人文關懷。如作品《夢里鄉山潑墨中》、《家在嶺東韓江邊》、《童年的回憶》、《潮州湘子橋》等作品,畫面洋溢著濃郁的泥土芬芳,蘊含著對故鄉的無限眷戀,靈動的筆墨讓人領略線的功力美感,品味墨韻多變的風采,隨著畫家賦予的意境而聯想翩翩。《蒼山有情人未老》、《放眼山川圖》、《桃花流水笑春風》等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作品,畫面氣勢雄渾,蒼潤險峭,畫家將自己的慧性靈心和對自然人生的感悟滲透到畫境中,為欣賞者提供了宏大深邃的審美空間。
謝舸的書法造詣也很深,當年在潮州常得著名書法家陳世嬰的指點,并深受清代名家鄭板橋“亂石舗路體”書法的影響,綜合傳統的行書、篆書、隸書,創造出自己蒼勁拙樸,沉穩靈動,謀篇布局渾然一體的獨特書風。
1988年謝舸游學西歐法國巴黎、葡國里斯本等地,對西方的藝術,有了更多的領悟,他融匯中西繪畫藝術,創造出許多探索性的作品,無論是民族性、時代性和他個人的思想文化觀念,在他的作品中都表達無遺,深受國內外藝術界的贊許。
澳門中華總商會永遠會長、全國政協副主席馬萬祺在《謝舸畫集》的序言中說:“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謝舸在嶺東諸名的熏陶下打下了扎實的繪畫基礎,深受各大畫法的影響,不斷吸收,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還高度贊揚他孜孜不倦,精益求精,鍥而不舍,實在難能可貴。哥倫比亞畫家弗朗西斯科說:“謝舸的畫使中國傳統得到很好的發展和提高”。丹麥駐港總領事看了謝舸畫展說:“謝舸的畫很適合西方人欣賞”。更值得注意的是來自內地的評論:
同是出生于潮安江東的著名畫家莊征說:“謝舸他以自己是韓江邊上的農家的兒子為榮”又說“經過西方藝術交匯的洗禮,謝舸以廣闊的視野和神思,跨越時空的障礙,縱橫吞吐,披瀝八荒,建立起獨特的藝術世界。”——莊征文章《開拓創新?融會貫通》
1989年11月28日《人民日報》海外版曾刊文稱贊謝氏作品“從布局到意態情勢,筆墨的輕重徐疾,墨韻的濃淡干濕,達到格局宏敝,樸實利落,意象高華。”——許實銘文章。
1989年12月20日北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向海外播放《介紹旅澳潮籍畫家謝舸》中說:“渾厚的傳統功底,鮮明的時代色彩,構成了謝舸書畫藝術之魂”。——鄭振強文章。
謝舸的作品得到藝術界的贊譽,1988年獲得全澳門藝術家聯展冠軍獎,1991年獲“90國際書畫篆刻博覽會”金獎,1992年獲“孔圣杯”國際書畫大賽金獎,1995年獲“日本水墨畫大展”文部獎賞,1997年獲“東南亞名家現代水墨畫展金獎”,作品入選第八屆、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及“世界華人書畫展覽”(北京)等,作品曾獲澳門大學澳門理工學院選送贈葡萄牙總理的禮品。出版《謝舸畫集》、《謝舸書集》等五部,先后在香港、新加坡、澳門、臺北、深圳、西安、雷州等地舉辦過十多次個人書畫展。
時光冉冉,歲月如梳。我與謝舸先生的友情一晃已達半個余世紀!年初接獲謝太從澳門打來電話,驚悉他與世長辭,不勝悲痛!謹以此文表達對先生的沉痛悼念和無尚敬意,愿先生在天國繼續從事他摯愛的藝術創作!



作者|鄭振強
編輯|翁純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