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韻武魂,龍騰獅歡
同夢同圓,共鑄榮光……
11月9日晚
十五運會開幕式
在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舉行
璀璨繽紛的嶺南文化符號齊聚一堂
用“水”的靈動、“海”的磅礴
講述了一場跨越時空、揚帆起航的
“圓夢”故事

開幕式有哪些亮點?
一起回顧!
↓↓
環形的“同心圓”水舞臺,是開幕式當晚的第一重驚喜。

開幕式緊緊抓住與粵港澳密切相關的“水”這一元素,別出心裁地“把大海請進體育場”。

技術團隊通過裸眼3D技術與地面環形屏幕的協同運用,構建出虛實交融、“海天一色”的沉浸式場景。“中華白海豚”追隨著文明之船,在流光溢彩的“海水”里跳躍的一幕,令人眼前一亮。
本屆全運會共有37個代表團、1.4萬余名競體項目運動員、約1.1萬名群體項目運動員參加角逐。
身著極具嶺南風韻廣繡服裝的引導員,手持彰顯中華傳統文化雅和之美團扇造型的引導牌,引領運動員代表團入場。

粵港澳三地首次攜手承辦全運會,這是“一國兩制”框架下體育領域的重大創新。東道主廣東、香港、澳門體育代表團入場,掀起全場高潮。


與運動員一齊入場的,還有超萌的十五運會吉祥物“喜洋洋”“樂融融”。
與此同時,9塊網幕屏上也滾動出現了各種姿態的“喜洋洋”“樂融融”。它們有的輕盈跳躍,有的奮力擊球,有的優雅突刺,有的酷炫扣籃,每一只都憨態可掬。

視頻團隊為所有運動項目設計了專屬吉祥物動態logo,并額外制作了十幾組打招呼、蹦跳等活潑的動作,增強了現場的熱烈氛圍與互動感。

文藝演出開場之前,還上演了一場虛實相生、頗具創意的電子“煙花秀”。
一朵碩大醒目的“花朵”在空中舒展,這便是享有“南國英雄樹,廣州第一花”之美譽的木棉。

場地上空的環形煙花裝置被同步啟動,點點金光從天而降,既絢爛奪目,又仙氣飄飄。


象征粵港澳三地的三個機器人整齊劃一地“敲響”銅句鑃仿制品,舞臺上響起《彩云追月》的動人音符。
聲音仿佛從歷史深處傳來,連接當下和未來,文明和科技在此碰撞、對話……

這套銅句鑃文物原型一套八件,重191公斤,七聲音階齊全,是嶺南首次發現的大型越族打擊樂器,距今超過2000年。

銅句鑃展現了中國源遠流長的禮樂文化,雄渾悅耳,古今共鳴,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文化魅力得到最有分量的詮釋。
隨著《滄海一聲笑》的熟悉旋律響起,拉開了第二篇章“同心同緣”的帷幕。
知名武術演員謝苗凌空而起,在“雨打芭蕉”的意境里,舞動詠春獨有兵器八斬刀,技驚四座。

水舞臺上,眾多武者“高手過招”,演繹南拳、棍術等傳統武術套路,將嶺南武藝展現得淋漓盡致,一股香港武俠大片感撲面而來。

“天下風云出我輩,俠之大者與君歸。”武俠精神不僅是嶺南兒女開拓、勇敢、進取的精神體現,也喚起了每個中國人心中瀟灑、熱血的俠客夢。
“明月長夜瑞氣生,漫天醉妙韻……”粵曲《彩云追月》的旋律再次悠悠傳來,多座戲臺在水中冉冉升起。
來自粵港澳的粵劇名家曾小敏、汪明荃、麥曉柔歌聲彼此交融,流淌著大灣區同根同源、血脈相連的溫暖力量。
戲臺選取木棉、紫荊、蓮花等嶺南四時花卉,與廣彩、粵繡、廣琺瑯等嶺南傳統工藝巧妙結合。
三地名家新秀同臺合唱,與“一花、一工藝、一戲韻”流動舞臺一起,共同演繹獨屬于嶺南人民的詩意浪漫。
一條龍頭魚身的巨型“鰲魚”從場外“飛”上舞臺,成為開幕式當晚又一“名場面”。
這其實是一盞超大的鰲魚花燈。點亮后的“鰲魚”繞場飛行,呈現出輕盈夢幻的視覺奇觀,引起觀眾陣陣驚呼:“大魚海棠”在這一刻具象化了!

鰲魚是從魚化龍的過渡形態,是嶺南傳統民間文化極具特色的象征符號。
開幕式總撰稿喬衛介紹,鰲魚寓意著“人生躍升精進、生活吉慶祥和”。

身著玫紅色長裙的舞蹈演員,裙擺化作精致可愛的“荔枝殼”;


身穿五顏六色舞裙的演員一齊舞動旋轉,整個開幕式舞臺仿佛化為一片流動的花海……

開幕式當晚,服飾設計也是一大亮點。據悉,本屆全運會開幕式共有4000余套服飾,其中2000多套服裝都以花為靈感,彰顯“花城”廣州的獨特魅力。
嶺南非遺與前沿科技的激情碰撞,在開幕式現場擦出“火花”——醒獅表演與VR技術激情共舞,英歌鑼鼓搭配全息投影奏響樂章。


技術團隊通過光影投影和AR技術營造出9條活靈活現的“龍舟”,“劃”進觀眾席的一幕,激起一片驚嘆!

隨著“龍舟”的登場,英歌隊員也“變身”龍舟隊形,以昂揚舞姿繪就中華民族乘風破浪、百舸爭流的激情畫卷。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
一首《海闊天空》,唱出了多少人對追夢的渴望。膾炙人口的粵語流行歌里,有粵港澳三地同根同源、同聲同氣的文化底蘊。
隨著“大灣區哥哥”們的傾情演唱,臺下觀眾的手機化作點點“繁星”閃耀全場。
據悉,主創團隊為開幕式精心選取代表“灣區精神”的流行音樂,《海闊天空》與《中國人》自始至終獲得導演組的全票通過。

劉德華領銜唱響《中國人》,引發臺下萬人大合唱,讓開幕式氣氛再掀高潮。
這首《中國人》,唱出了粵港澳乃至全國人民的共同心聲——“手牽著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未來還有夢,我們一起開拓”。
舞臺上,15個迎風搖曳、色彩鮮艷的木棉花氣球,格外搶眼。它們取材于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廣州美術學院黨委書記林藍的作品。
場內火炬傳遞環節,馬琳、陳若琳、郭晶晶、冼東妹、容志行、中國香港運動員黃金寶、中國澳門運動員方文浩等來自全國各地的火炬手“踏浪”而來,步履鏗鏘,將凝聚粵港澳三地深情的“同心之火”,交到來自粵港澳三地的點火火炬手蘇炳添、張家朗、李祎手中。

這束“同心之火”,采集自南海1522米深處“海馬冷泉區”的可燃冰及伴生氣,用太陽能來點燃。
引“天之光”,接“海之火”,主創團隊將這一創意命名為“天海如夢”。
點火火炬手蘇炳添、張家朗、李祎三人拾階而上,朝著主火炬前進。
在他們腳下,“大海”開路,“星河”閃耀。

主火炬“天海之冠”造型極具創意。隨著蘇炳添、張家朗、李祎齊心點燃圣火,剎那間,“同心圓”造型的圣火歡騰而起,緩緩上升,融入璀璨星河。
“一滴水,清澈的,照見海天人心……”
點火儀式結束后,中國內地青年歌手周深、單依純獻唱開幕式主題歌《天海一心》,空靈純凈的嗓音響徹奧體中心。
總導演郎昆表示,這首歌“預示著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發展,預示著中國愿意和世界、愿意和全人類,一起走向星辰大海。”
從“天海如夢”的科技取火
到主火炬“天海之冠”
再到開幕式主題歌《天海一心》
十五運會開幕式
用“水”與“火”的意象、“天”與“海”的格局
呼應了“圓夢未來”的主題
正如主題歌所唱:
“一起融入大海,碧波萬頃,
擁抱彼此透明匯聚一顆心。”
十五運會展現出的同心力量
在此刻化為一座橋
連接天與海
連接古與今
連接你與我
也連接起一個正在崛起的灣區
與一個更加開放、美好的未來
來源|南方+客戶端、南方日報
編輯|吳冰
審核|梁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