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第二十三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的腳步漸近,這座承載著百萬僑胞鄉愁的著名僑鄉——潮安,再次因“情系桑梓、回饋家國”的赤誠而備受矚目。百年來,一代代潮人漂洋過海、謀生創業,憑借敢拼敢闖的精神在異國他鄉站穩腳跟,而后在不同時期積極投身革命、支持家鄉建設、興辦公益事業。但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這份深植血脈的家國情懷始終未改,成為連接海內外潮人的精神紐帶,更在盛會將至之際,化作迎接全球潮親的溫暖底色與推動潮安發展的磅礴力量。

浮洋鎮大吳村在僑資的助力下,基礎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 潮安融媒 供
回溯烽火連天的抗戰與民主革命時期,身處異鄉的潮僑先賢雖隔山海,卻始終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他們以“救亡圖存”為己任,用多元方式踐行家國擔當:或創辦《海外周刊》等報刊,以筆為槍凝聚輿論力量;或組建華僑社團,將分散的僑心擰成一股繩;或節衣縮食捐錢捐物,為前線輸送物資;更有甚者毅然歸國,直奔戰爭一線,用生命詮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民主革命與抗戰時期的潮僑,以赤誠與犧牲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記。”潮安區委統戰部臺港澳僑事務股股長孫泳杰坦言。中國共產黨僑務工作先驅許甦魂,牽頭創立華僑協會、創辦進步刊物,持續組織愛國華僑支援革命;新加坡華僑林受之不惜耗盡家財,全力資助民主革命事業;畫家王流秋以畫筆為媒,將革命理想與抗日火種傳遍海內外;戲劇家陳波兒投身抗日民主戲劇演出,用藝術喚醒民眾……一位位先賢的事跡,共同鑄就了潮僑“愛國愛鄉”的精神底色。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潮安邁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加速期。此時,海內外潮人的“反哺之情”愈發濃烈——香港潮屬社團總會創會主席陳偉南、“亞洲漆王”吳清亮、愛國僑胞吳俊標、新加坡華人作家蓉子等,以及香港庵埠同鄉會等潮屬社團,紛紛帶著資金、技術與理念回到家鄉,或投資置業助力產業發展,或捐助公益改善民生,成為潮安建設的“重要合伙人”。
據統計,改革開放以來,潮安全區累計接收海外僑胞、港澳臺同胞捐資的公益項目超1700項,折合人民幣逾8億元,覆蓋教育、衛生、文化等關鍵民生領域。
如今潮安人耳熟能詳的寶山中學、松昌中學,守護百姓健康的潮安區人民醫院,承載文化記憶的大吳會客廳、大吳村文化藝術館……這些標志性場所,均是僑胞們“反哺家鄉”的生動見證。通過捐建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海外鄉親不僅讓潮安的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更切實提升了家鄉人民的幸福感,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時光流轉,老一輩僑領的身影雖逐漸老去,但他們刻在血脈里的家國情懷,正在新生代僑胞心中生根發芽。如今,年輕一代正以全新的方式接過“接力棒”,讓潮僑精神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
2023年2月,陳偉南的孫子陳誠杰帶領香港青年陽光力量到訪潮安,在參觀交流中感受家鄉發展脈動;同年12月,楊劍青之女楊應玉率香港庵埠菁英會走進潮安,結合自身視野為家鄉發展建言獻策;2024年11月,吳清亮之女吳婕人在大吳會客廳落成儀式上,動情分享父親的教誨:“吳家人的根在中國、在潮州、在大吳村,什么都可以忘,唯獨不能忘根……”
從革命年代的“為國赴難”,到改革時期的“反哺興鄉”,再到新時代的“接力賦能”,潮僑始終將“愛國愛鄉”的赤誠融入骨血。這份跨越百年的家國情懷,既是潮安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動力,更是海內外潮人代代相傳的精神財富——在這片熱土上,潮僑精神正以生生不息的姿態,續寫著與家鄉的深厚情緣。
文字|林宗楷 安融
編輯|翁純
審核|梁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