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你是已經退休的老年人,還是正在積蓄“養老錢”的中青年,關于養老金融,廣東出新招!11月17日,多部門聯合發布《廣東省推動養老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這也是廣東首個專門規劃養老金融的政策。

養老金融跟你有什么關系?
未來或有這些變化
《實施方案》推出15條具體舉措,明確到2028年基本建成“廣東特色養老金融體系”,為群眾提供更穩健、更便利、更可持續的養老金融服務。
多位專家接受南方+采訪時表示,未來幾年,政策落地后能直接感受到從“怎么存錢養老”到“怎么防風險”的這些變化:
銀行會推出更多“養老專屬”理財和儲蓄產品,并在網點設立專門的服務窗口;
保險公司將提供覆蓋居家、社區、機構的多層次長期護理保險,有望做到“養老不用愁護理”;
在深圳、佛山等地,將新增一批“養老金融試點城市”,你或許能最先用上新的養老金賬戶或服務平臺;
如果你住在農村,家門口的長者飯堂、養老服務站、旅居養老基地等,也有望獲得更多金融支持,越建越多、服務更好;
就算你身在港澳,也可以通過“灣區通”方式,把當地的保險、儲蓄賬戶和廣東的養老服務“打通”;
擔心被詐騙、上當簽約的事?政策也設下“冷靜期”“回訪機制”“雙錄留痕”,更設立跨部門的預警監測系統,為你守住“錢袋子”。

原因很直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正面回答的一道大題。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任志宏表示,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健全養老事業和產業協同發展政策機制。”在報告中,以往人們關注的“養老產業”被具有更深刻內涵的“銀發經濟”所取代,這一變化表明我們國家審時度勢深刻把握國際國內發展大局,從戰略高度上將銀發經濟提升到未來國家高質量發展的新戰略維度。

作為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在養老金融方面起步早、基礎厚,是全國最早實施補充養老保險制度的省份之一。目前,全省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已超過8200萬,第三支柱商業養老金融試點走在全國前列,全省金融業總資產超過47萬億元,為發展養老金融提供了堅實基礎。
從結構上看,養老保險第一支柱(基本養老)、第二支柱(企業年金)、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和商業養老保險)層次分明、互為補充,已經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制度組合。這個組合,既是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器”,也是下一步推動養老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底座”。
《實施方案》不僅著眼于“養老錢”,更著眼于“養老產業”。圍繞養老服務、養老產品等重點方向,廣東提出將養老金融作為“銀發經濟”發展的重要杠桿,推動金融資源精準滴灌養老產業,帶動一批標準化、可持續的養老項目落地。
廣東目前60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接近2000萬,人口基數巨大,同時又擁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和數字經濟優勢。任志宏認為,一旦把養老、健康、文旅、康養和數字技術結合起來,把這部分需求真正激活,銀發經濟釋放出來的消費和投資潛力將是巨大的,完全有條件在廣東培育出一批規模可觀、結構多元、代際平衡的新業態、新場景。
任志宏表示,從《實施方案》的表述中,可以看出養老金融的定位正在發生變化:養老產業不再被簡單視為需要財政兜底的“社會負擔”,而是正在轉變為帶動消費、投資和就業的重要新動能。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鄭秉文在接受南方+記者采訪時建議,廣東可以通過企業年金與個人養老金的“自動聯合加入機制”等突破性探索,推動三支柱養老金與銀發經濟深度耦合。這不僅關乎廣東自身的未雨綢繆,也有望為全國養老金融改革提供具有推廣價值的“廣東樣本”。
《實施方案》從政策端打開空間,不僅是寫“目標”,廣東此次還明確了任務機制——建立“省級統籌、部門協同、地市落實”的工作模式,將制定年度任務清單和重點項目臺賬,并開展評估、掛牌督辦。接下來,將盡快出臺實施細則,啟動一批省級試點城市和典型場景建設,推動政策盡快落地見效。
養老不是一個人的事,也不是一代人的事。金融如何為養老“托底”、為晚年“增穩”,廣東已經繪好了施工圖,接下來要拼的就是落實和體驗。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南方+客戶端、南方雜志
編輯|張澤慧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