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涼,保溫杯重新回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出門遛彎、戶外活動,帶個保溫杯,隨時隨地就能喝到熱水。然而,這種看似普通的日用品,卻可能暗藏健康隱患。什么樣的保溫杯不能用?如何挑到一個合格的保溫杯?一起來看!
什么樣的保溫杯不能用
保溫杯大多是不銹鋼材質,耐高溫且保溫性能好。不銹鋼材料中,有三個“代號”很常見,分別是201、304和316。
保溫杯不能使用201材質
201不銹鋼不是食品級材料,屬于工業用品材料,大部分用于制作裝飾管、工業管和表帶等。
201不銹鋼的錳含量高,耐腐蝕性差,如果將其作為保溫杯的內膽,長時間存放飲品可導致錳元素析出,熱水可能直接變“毒水”。金屬錳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但過量攝入錳會傷身,尤其是會傷害神經系統。
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曾測評約50種保溫杯,結果顯示:有19種保溫杯,因為重金屬含量超標而被標記為“不合格產品”。
這些不合格的保溫杯,大多使用了非國標的不銹鋼材料,也就是201材質。
304、316材質符合安全標準
保溫杯的不銹鋼材質應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用金屬材料及制品》(GB 4806.9-2023),標準中規定了重金屬含量及遷移量指標。
建議選用304、316不銹鋼材料,304不銹鋼中最重要的元素是鎳和鉻,這類材料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耐腐蝕性能,錳含量低于2%,是國家公認的食品級不銹鋼。
316不銹鋼的品質優于304,多了金屬鉬,耐腐性能更好。
選購保溫杯注意這4點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保溫杯消費提示,選購保溫杯時,可以按照下面4個步驟。
1.看標簽標識
是否有產品名稱、生產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生產日期;
與食品接觸部位的材質,不銹鋼部分應看底部是否有“304”“316”鋼印標識;有塑料、橡膠等部件與食品接觸的,如吸管、蓋子等,還應標識塑料等材質;
是否標明“食品接觸用”類似用語或者標志等;
留意企業標識的使用注意事項或警示信息。
2.聞有無異味
品質優良的保溫杯應該無異嗅異味,或氣味輕微易散。如打開杯蓋后,氣味濃重,經久不散,說明該產品存在使用風險,應避免使用,及時退換。
3.查整體外觀
查看保溫杯表面是否色澤均勻,有無裂紋、缺口現象;
印刷文字和圖案是否清晰完整;
鍍層不應開裂、剝落,焊接部分應光潔,無氣孔、裂縫、毛刺。
4.測保溫性能
注入開水,旋緊杯蓋,2~3分鐘后手握無明顯升溫,說明產品保溫性能好;
裝滿水后旋緊杯蓋,倒置幾分鐘,翻轉幾周,如果沒有滲漏現象,證明其密封性能良好;
通過杯蓋開關是否正常,測試旋合性能;
測試杯蓋、杯身等各部件是否容易拆洗重裝。
編輯|翁純
審核|梁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