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高尚品格,是鐫刻在潮州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骨子里的精神基因,是千萬普通潮州人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的本能選擇。今日的潮州,見義勇為之風熾盛,無數凡人善舉如星火般匯聚,彰顯著新時代潮州的精神高度,成為活力潮州的生動注腳。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壯大群防群治力量,營造見義勇為社會氛圍”,為見義勇為事業的蓬勃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政策動能。在潮州,這一精神指引已轉化為生動的社會現實,從完善的制度保障到廣泛的群眾參與,見義勇為從個體善行升華為全社會的共同價值追求。
一位英雄就是一個標桿,一群好人溫暖一座城池。

在湘橋區,一場以生命為代價的救援,詮釋了勇敢與無畏的極致。2025年3月5日清晨,為營救一名產生輕生念頭并趟入韓江的同事,市民謝桂、劉亮、蘇樹桂毅然施救。面對寒冷刺骨的江水和湍急的暗流,他們毫不猶豫地躍入水中,拼盡全力將輕生者何某拉回安全水域。輕生者成功獲救,但謝桂、劉亮卻因體力不支,不幸英勇犧牲。謝桂等3人用生命照亮了他人生的希望,英勇事跡感動粵黔兩地,于2025年8月榮登“中國好人榜”,被中央政法委評為“全國見義勇為勇士”,他們為潮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鑄就了又一座精神豐碑。

2024年4月,一輛拖掛貨車在潮州東聯絡線鳳泉湖收費站出口突發火情,收費站工作人員任虎虎、陳梓杰和盧澤桐臨危不亂,化身“消防員”,果斷采取滅火措施,成功控制火勢,保障了現場及周邊人員安全。在受到表彰時,任虎虎樸實地說:“這只是工作中一件平凡的小事,我相信任何人碰到都會伸出援助之手。”他們的事跡證明,見義勇為并非遙不可及,它就體現在本職崗位的盡責與擔當之中。

在潮安區,陳楚彪展現了人民子弟兵的英勇與擔當。2023年春節前夕,他在浮洋鎮仙庭村路遇老人落水,毫不猶豫跳入冰冷河水中施救。當老人腳陷淤泥時,他再次潛入水底徒手清除,最終成功將老人救上岸。事后他婉拒留名,悄然離去。其事跡被《人民日報》等媒體報道,廣受贊譽,先后被部隊授予三等功、被省委政法委評為“廣東省見義勇為勇士”,他又將所得慰問金全數捐出用于村中幫扶,彰顯了軍人本色與無私大愛。

在饒平縣,快遞員余小松在面對烈火時展現了驚人的勇氣與擔當。2023年4月3日下午,他在派件途中發現一家火鍋店濃煙滾滾,火勢兇猛,更危險的是,著火點旁擺放著五個煤氣瓶。余小松沒有絲毫猶豫,逆著人群沖進店內,與店主一同冒著猛烈的火勢,徒手關閉閥門,將五個滾燙的煤氣瓶(其中一個已著火)全部搬至店外安全地帶,手掌被嚴重燙傷。隨后,他又組織街坊用滅火器控制火勢,為消防員最終撲滅大火贏得了寶貴時間。2024年1月,余小松被省委政法委評為“廣東省見義勇為勇士”。
據統計,2022年至今,潮州市、縣兩級見義勇為評定委員會共評定見義勇為人員106人。這數字,是潮州人民俠肝義膽的實證,是“勇者不孤”最生動的注腳。
制度護航 讓良善之光恒久閃耀
“當時那種情況,容不得你多想,肯定要救。”這是許多見義勇為英雄事后共同的感慨。為了讓這份義無反顧得到最堅實的回響,潮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見義勇為人員的權益保障工作,堅決踐行“不讓英雄流血又流淚”的莊嚴承諾。
近年來,在省委政法委的統籌指導下,潮州市已建立健全市、縣(區)兩級見義勇為評定委員會,形成了覆蓋全域的認定和表彰網絡。同時,潮州市嚴格貫徹落實《廣東省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障條例》,并結合本地實際,細化了相關落實措施。
政策春風,潤物無聲。潮州通過一系列扎實舉措,為見義勇為人員編織了一張嚴密的“保障網”:
打造宣傳陣地,讓義舉家喻戶曉。如今,在市人民廣場、潮安人民公園、饒平大澳村、湘橋臥石村,見義勇為主題公園與廣場已成為市民休憩與接受美德熏陶的重要場所。2025年6月,宣傳陣地進一步向基層延伸,江東鎮新建的見義勇為宣傳欄已竣工投用,讓見義勇為精神在鄉鎮一線煥發新的生命力。
創新保險保障,為英雄解除后顧之憂。自2024年起,潮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各縣區創新通過購買保險的方式,為全市見義勇為人員提供堅實的傷亡救助保障。這一舉措,為善行義舉筑起了一道堅實的金融“防護墻”,是政府表彰獎勵之外極為有益和及時的補充。
2022年至今,市基金會累計發放獎勵、慰問金逾120萬元。從主題公園到保險保單,從現金獎勵到政策傾斜,這一系列真招實招,共同構成了一個立體化的支撐體系,切實消除了見義勇為者的后顧之憂,讓德者有所得,讓勇者更有榮。
蔚然成風 讓見義勇為融入城市基因
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潮州深諳此理,通過持續不斷的宣傳引導,將見義勇為從英雄的壯舉轉化為市民的行動自覺。
如今,行走在潮州的大街小巷,見義勇為的氛圍日益濃厚:
在市人民廣場、潮安人民公園等公共場所設立的“見義勇為宣傳欄”前,常有市民駐足觀看,學習身邊的英雄事跡。家長們會指著事跡墻,對孩子們進行現場的道德教育。
在全市各中小學校的主題班會上,“見義勇為”成為熱議話題。老師們引導學生在保護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如何正確、有效地幫助他人,“撥打110、120”“向周圍成年人求助”等成為孩子們口中的“標準答案”。
媒體矩陣持續發力,《潮州日報》、潮州廣播電視臺等官方媒體和新媒體平臺,長期開設“身邊好人”“見義勇為”等專欄,深度報道英雄事跡,讓正能量成為網絡主流聲音。
見義勇為,正從一個個獨立的感人故事,逐漸沉淀為潮州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成為一種深入人心的社會風尚和城市精神標識。
微光成炬 照亮古城前行之路
見義勇為,是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點燃的道德星火。在潮州,從為救人而獻出生命的謝桂、劉亮,到兩度潛入河底的現役軍人陳楚彪,從火海中徒手搬離煤氣瓶的快遞員余小松,到高速路口冷靜滅火的收費員任虎虎、陳梓杰、盧澤桐……無數平凡的潮州人,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用果敢的行動詮釋了“義”的內涵,用溫暖的善舉,甚至寶貴的生命,匯聚成磅礴的道德力量。

微光雖小,匯聚成炬,便可照亮前路。潮州,這座千年古城,正因為這些不斷涌現的義行善舉,而愈發顯得溫暖、文明、充滿力量。見義勇為的精神,必將在這片熱土上持續傳承、生生不息,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潮州、幸福潮州注入不竭的道德動能。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瓊
視頻來源|“粵義粵勇”抖音號、中國長安網、“中國郵政快遞報社”抖音號、謝桂自家門口監控、洪英洲
視頻剪輯|翁小釧
圖片來源|潮州市文明辦、潮州政法、南方+、潮湃新聞、“文明廣東”微信公眾號、中國長安網
編輯|吳冰
審核|龐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