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自北宋開始便有“海濱鄒魯”之美譽。世代潮人秉承立家規、傳家訓、樹家風的傳統,使得以忠君愛國、敬祖孝親、兄友弟恭、敦親睦鄰為核心要義的家訓文化,深深融入地方血脈與族群性格之中。這些載于史志、文集與族譜中的箴規,不僅是立身處世的準則,更在歷史長河中淬煉出超越時代的精神價值,其核心便是“忠”與“孝”的升華與實踐。
潮州家訓中的“忠”,早已超越了舊有的局限,升華為忠誠于國家和民族大義,忠誠于對法治原則與民生福祉的堅定守護。
劉允是“唐宋潮州八賢”之一,一生恪守祖上“忠于職守、遵章守法”的訓示,嚴格按照規制、律法辦事,對于有悖于規章制度的命令,即使丟官也絕不服從。當年劉允在程鄉(也就是今天的梅州)任知縣,依照稅費慣例,民眾各戶每年須上繳“軍衣布錢”300錢,而漕使卻讓民眾按“貢布”價1200錢繳納,這無形增加了民眾的負擔。劉允拒不執行漕使的檄令,并據理申述:“軍衣布是供給軍士的,貢布是供奉朝廷的,怎能混為一談?不交就是不交!漕使若是發怒,把我革職、趕走就是了。”面對如此忠于法制、耿直愛民的縣令,漕使只好收回成命,不了了之。劉允此舉展現的,正是忠于職守、護佑黎民、不畏權勢的錚錚風骨。
其子劉昉,官至龍圖閣學士,世稱“劉龍圖”。劉昉秉承家風,國難當頭時刻,即使知道會讓自己置身于錯綜復雜的政治旋渦中,還是堅定支持愛國名相趙鼎的抗金主張,并建議鞏固河南,以利北上抗擊金敵。當知道高宗和秦檜殺害抗金名將岳飛父子并與金國媾和時,又憤然上書斥責秦檜的投降罪行,最終遭到“彈劾”而被罷黜回鄉,但他依然無怨無悔。之后,他被重新起用為四川、湖南地方官吏,依然保持“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品格,在當地幫民眾減輕賦稅,整修文物,受到民眾贊揚。劉昉一生所為彰顯了在國家民族大義面前,將個人仕途榮辱置之度外的赤膽忠心。
明朝萬歷年間進士林熙春,自小受林氏族訓“忠、廉、節、孝”的熏陶,林熙春為官期間一直以忠貞正直、敢于直言著稱于朝野。他由始至終所秉承的“忠誠”,是忠于國家,忠于廣大人民的利益,而不是某個個體,某個皇帝。他為了揭露薊遼總督兼經略朝鮮軍務顧養謙虛報軍情,蒙蔽朝廷的罪行,向皇帝上書彈劾,提醒皇帝不能聽信虛言損害國家的威望。為了拯救無辜被貶的幾十個言官,犯顏直諫,勸阻皇帝不可遠君子親小人。他因此被削去了官職,賦閑家中。但他坦然處之,從來無片言只語向朝廷皇帝請托乞憐,沒有寫過任何悔過書、沒有向皇帝表示過“后悔”。林熙春對事實真相與朝廷公義的忠誠和氣節不僅受到世人的贊譽,就連皇帝也是佩服和認可的,在他去世以后,皇上追賜“三世尚書”、謚“忠宣”。
潮州歷代涌現出的一大批清官廉吏,如有著“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思想的王大寶、清廉拒賄的張夔、告老還鄉載“御史石”壓船修路的楊典等等。他們忠于職守的言行和廉潔奉公的高尚氣節,共同鑄就了潮州先賢“忠”字當頭、勇于擔當的偉岸人格,成為后世景仰的精神豐碑。
在潮州家訓文化中關于孝道的條文俯拾皆是:“奉先祖、孝父母、睦兄弟、和夫婦、嚴閨閣、親宗族”“六行克敦,首重興孝”“祭祀不可不殷也,事親不可不孝也”……在一代代家族精神訓示下,潮人的孝道不僅限于事親敬長,更擴展為對家族的責任、對鄉邦的回饋,是一種推己及人、由家及國的博愛情懷。
清代潮安彩塘沈以成父子皆是在海外經商并報效家鄉的杰出商人。父子謹記“事親不可不孝”家訓,廣施善財眷顧家族、榮親顯親。因為眾多善舉,沈氏父子獲得朝廷封贈。沈以成的兒子沈紹遠兄弟秉承父志,為祖父興建“孟洞公祠”。又在賑濟中,聲明是恪守祖訓所為,要求朝廷表彰祖父母,奏請朝廷批準他為公祖建“急公好義”坊和“樂善好施”坊,將善行歸于祖德,這體現了孝道在光耀門楣、澤被鄉里中的外延與升華。
潮安鳳塘鶴隴有一座潮汕地區少有的、為女子所建的祠堂——“資淑女祠”,這個祠堂主人的故事詮釋了潮州女性的孝悌精神和無私奉獻。蘇資淑的父親是成化年間的舉人,當時家境也算殷實。但在蘇資淑的弟弟出生不久后,蘇資淑的父親便去世了。自此蘇資淑矢志不嫁,操持養家,自覺承擔起撫養弟弟的責任。等到弟弟長大成人,蘇資淑也已芳華不再,耽誤了終身。正因有姐姐的扶持和付出,弟弟這一族得以延續并人才輩出,其中代表就是“潮州后七賢”之一的蘇志仁。弟弟的后人感念其恩德特建“資淑女祠”,這不僅是家族親情的見證,也展現了家訓教化的深刻影響,以及孝悌精神維系家族團結的強大力量。
從劉允父子的凜然氣節到林熙春的剛正不阿,從沈氏家族的疏財仗義到蘇資淑的撫孤守成,潮州家訓文化所蘊含的“忠”,是忠于國家、忠于道義、忠于職責的擔當;所倡導的“孝”,是孝敬長輩、友愛兄弟、和睦鄰里、奉獻鄉邦的仁愛。這種由家訓培育、經代代傳承而內化的精神,塑造了潮州人清于官、美于俗、重于義、團結互助的精神品格。真正的家訓精神,從未停留在紙面,而是鮮活地存在于先賢們的每一次抉擇與行動中,構成了潮州人文底蘊中最堅實的基石,并在新時代依然煥發著強大的生命力,激勵著后人承古開新,續寫華章。
(作者系潮州文化研究中心編輯、社科歷史學助理研究員)
文字|林煒璇
編輯|張澤慧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