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東鎮人大組織開展非遺進鄉村活動,通過“走出去”調研學習與“請進來”體驗傳承相結合的方式,為非遺文化在鄉村的活化利用注入人大力量,推動文化賦能鄉村振興。
在“請進來”體驗傳承環節,大吳泥塑、剪紙、刺繡等非遺項目傳承人分別介紹了各自傳承的項目,并展示了精心準備的代表作品。栩栩如生的泥塑人物、構思巧妙的剪紙紋樣、金線交織的潮繡精品一亮相便驚艷全場,瞬間拉近了代表們與非遺技藝的距離。

在大吳泥塑體驗區,非遺傳承人循序漸進,現場指導代表們進行創作。一塊塊看似不起眼的泥巴,經過揉、捏、刻、畫等步驟,變身為實用的“竹筍”造型手機支架,讓代表們感受到非遺文化在現代生活中的新活力。
江東鎮人大代表 李雪姿:
我帶小朋友過來學習我們大吳泥塑的制作過程,讓小朋友能體驗我們文化的魅力。在制作的過程中學習了解到文化的傳承,讓他們對非遺有了實質性的體驗,有助于發揚我們的非遺文化特色。
大吳泥塑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潘幼芬:
我帶來的是我們潮州大吳泥塑,這也是一項國家級的非遺項目。今天制作的是江東鎮主要的特產“老菜脯”和“竹筍”這兩個作品,我把它做成一個手機支架,到時候干了之后可以放置手機。

剪紙體驗組內,非遺傳承人從剪刀的使用、紙張折疊技巧切入,詳細拆解五角星團花的對稱裁剪要點,代表們在傳承人的指導下,紛紛動手嘗試。潮繡桌旁同樣熱鬧非凡,非遺傳承人聚焦竹紋刺繡,逐一察看代表們的針法,針對竹葉脈絡、竹節層次等細節進行細致指導,讓大家在一針一線中感受潮繡技藝與江東竹文化的融合之美。
潮州抽紗非遺項目傳承人 郭春珍:
我過來這邊是傳授刺繡的課程,江東這邊有竹筍,所以今天帶來的課題也是關于竹子。現在年輕人都不怎么認識刺繡,今天也是想把刺繡這個工藝讓大家來體驗一下,把這邊的竹筍文化也帶動起來。
活動中,人大代表還深入楓溪、浮洋等鎮開展非遺文化專題調研,實地探尋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此次活動成功搭建了非遺傳承人與基層代表之間的橋梁,提升了代表們的藝術素養,激發了大家共同保護和傳承非遺文化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為非遺在鄉村土壤中扎根生長、助力“百千萬工程”實施注入了新的文化動能。
來源|潮安區融媒體中心
編輯|翁純
審核|梁佳濤
編輯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