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頭船精神
□ 李英群

近些年,應友人之約,我寫過好些潮曲唱詞,最早的有《問鉎牛》《韓山韓水頌韓公》,由作曲家譜曲后傳唱開去了。《問鉎牛》還被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向全球播放。
我寫的唱詞中有一首《紅頭船》:
望海天,輕風送流云,
看海港,靜靜停著一艘紅頭船。
見紅頭船,似見祖先雄姿在,
不由人,一陣陣心潮翻滾。
遙想當年俺先祖,
闖海經商、壯志凌云。
險風惡浪無所懼,
哪怕排排惡浪似那巍巍昆侖。
九死一生不退縮,
下南洋、向西洋,踏遍座座異國門。
運去了陶瓷茶葉一載載,
運回來大米香料一船船。
番畔錢銀唐山福,
紅頭船精神,造就了潮人代代子孫。
看如今,一帶一路鮮花艷,
闖海的精神代代存。
紅頭船啊紅頭船,
你鑄就了開拓進取的民族魂。
這首唱詞是應陳妙暖之約專為她創作的。日前,她發來微信,告知我,他們把這首曲詞送去汕頭參加評獎,獲得2024年度曲藝節目的作詞二等獎,還發來獎狀的相片。
哇哇,我居然也得獎了,而且是二等獎,比一等獎還多了一級!意外!
我沒有很高興,也沒有不高興,我只是覺得有一陣南風涼哩哩從汕頭吹來。
說實在,我絕對沒有覺得我的唱詞有多好,只是為潮人歌頌紅頭船精神,引起了評委們的共鳴!
在潮汕地區,在潮人中間,看到紅頭船,提及紅頭船,誰人能不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我們的祖先,在沒有氣象臺的年代,憑肉眼看天象,憑經驗測氣候,駕著木舟闖大洋,豈止是勇氣?是置生死于度外、是堅韌不拔、是義無反顧、是勇往直前……這些詞語在他們身上都顯得蒼白!
我下筆寫這首詞時,心中涌動著李白的“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情。
從紅頭船到大貨輪再到飛機,一代代潮人到異國外邦去創業,開枝散葉,都是紅頭船精神的實踐者。在潮汕地區,幾乎沒有一戶人家與番客沒關系,有直系親人,或旁系親戚,鄰里鄉親,同學朋友……
我的母親,就是位番客走仔。我的外祖父青年時乘紅頭船到新加坡去謀生,把妻兒留在原鄉潮州,每月寄錢回來養家。我外祖父去世之后,我的大舅父也去了新加坡,把妻兒留在潮州,每月寄錢銀回來養家。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有句俗語叫“番畔錢銀唐山福”。我們把下南洋的人叫番客,他們所在國叫番畔;他們把祖居地稱為唐山。在我幼小的心中,明白了唐山人是享受了番畔番客的福的,受他們供養的。稍大一點,又見到唐山有許多學校、路橋、醫院、祠堂是番客捐建的,認為這句俗語說得對。但我的認知只停留在物質層面上,后來,我長大了,成了一個干文化工作的潮州人,我才明白番客們給予唐山鄉親最大的福,不是那些物質而是一種精神,是紅頭船精神!
為什么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們重造了一艘紅頭船停于當年海絲之路的出發港柘林海灣?為什么一艘并不起眼的木船引起參觀者人人心潮激蕩?因為改革開放的春風,喚醒了一種精神,就是紅頭船精神,那是開拓進取的精神支柱!

來源|潮州日報
編輯|張澤慧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