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塑形 產業賦能 湘橋區磷溪鎮內坑村實現美麗蛻變|聚焦“百千萬工程”
古樹繞村,菱塘連片,平坦水泥路蜿蜒伸展,墻體彩繪點綴民居,小公園里笑語盈盈……湘橋區磷溪鎮內坑村正以看得見的變化,勾勒出鄉村振興的鮮活圖景。

特色墻繪將內坑村的菱角種植文化、民俗故事搬上墻體。 湘聞 供
“以前這里是條臭水溝,蚊蟲扎堆,現在清清爽爽,看著都舒心!”村民陳阿姨說。自入選“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培育對象以來,內坑村率先打響清臟治亂“攻堅戰”。村干部帶頭沖鋒,組織人力地毯式清理衛生死角、亂堆雜物,拆除違章建筑,規范店鋪經營;熱心村民自發加入,鋤頭、掃帚齊上陣,為建設美麗家園貢獻力量,形成“人人參與、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
人居環境的蝶變,最直觀的是腳下的路。“以前通巷坑洼不平,雨天積水能漫過腳踝,出門得穿雨靴。”陳阿姨回憶說。如今,村內主村道實現黑底化,房屋間的通巷全部硬底化,嶄新的水泥路連起家家戶戶。配套的下水道改造工程同步完工,雨季積水徹底成為歷史。
出彩的還有村里的“文化墻”。大學生志愿者將內坑村的菱角種植文化、民俗故事搬上墻體,用鮮艷的色彩、生動的筆觸創作了一系列鄉土墻繪,不僅美化村容,更把文明新風“畫”進村民心里。而村里閑置土地變身小公園,成了村民的“幸福驛站”。綠樹掩映間,健身器材一應俱全,成為村民茶余飯后散步、鍛煉、拉家常的聚集地。
環境美了,產業也要旺。內坑村素來盛產菱角、黑皮甘蔗、臺灣蜜棗等特色農產品,村里聯合周邊菱角種植村整合資源,通過電商平臺、農產品展銷會等渠道,讓村里的特色農產品走出鄉村,走向更廣闊的市場,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文字|陳瑩 湘聞
編輯|翁純
審核|梁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