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中秋的團圓意蘊與國慶的歡慶氛圍相遇,8天長假為市民的出游計劃注入滿滿動力。隨著假期臨近,市民出游意愿持續攀升,從周邊短途休閑到國內長線探秘,從傳統觀光到深度體驗,出游需求呈現多元態勢。
據多家旅行社負責人介紹,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雙節假期周邊短途游、國內長線游預訂量均實現大幅增長,不僅展現出“短途頻次提升、長線品質升級”的鮮明特點,部分熱門目的地線路更提前售罄,國內游與出境游市場同步升溫,出游活力已然全面涌動。


“賞秋主題游”熱度飆升,成為假期出行的“流量擔當”。隨著北方地區逐步進入最佳賞秋期,東北、西北及西南部分地區成為市民追捧的熱門目的地。
“大興安嶺的白樺林、遼寧盤錦的紅海灘、內蒙古的胡楊林,這些地方的咨詢量和預訂量都比往年多了不少。”某旅行社負責人透露,針對市民的賞秋需求,旅行社專門推出了阿爾山深度游、騰沖銀杏村探秘、敦煌金秋環線等專屬線路。
“深度體驗游”需求顯著增長,告別“走馬觀花”成為共識。如今,市民出游不再滿足于“打卡景點”,而是更傾向于融入當地生活的深度玩法。
據介紹,今年雙節期間,深度體驗小團產品受游客熱捧;自駕游、自由行預訂量同樣漲幅明顯,不少市民選擇提前規劃行程,自行預訂特色民宿、當地體驗項目。
“比如去西安會預約兵馬俑深度講解,去成都要安排蜀繡體驗,這種能感受當地文化的行程更受歡迎。”市民黃先生的話道出了許多人的出游心態。


在出行方式選擇上,市民的選擇更加靈活多元,自駕游的便捷性與“串游”的豐富性成為兩大亮點。
自駕游憑借“自由度高、適配家庭出行”的優勢,成為假期出行的熱門選擇。“我們幾個同事約好一起自駕去粵北,從潮州出發,沿途經過韶關丹霞山、清遠連州地下河,最后去肇慶鼎湖山,邊走邊玩,累了就停下來休息,特別適合帶孩子和老人。”市民王先生說。
此外,“串游”模式悄然興起,為假期出行增添更多可能性。在“8天長假+拼假”的雙重作用下,越來越多市民選擇“一程游多省”,通過高鐵或“飛機+高鐵”的組合方式,串聯起多個目的地。
“比如先飛重慶,玩兩天后坐高鐵去成都,最后從成都返程,這樣能一次性體驗兩座城市的特色。”市民劉女士介紹,她的“重慶+成都5日游”行程就是典型的“串游”模式。據介紹,今年國慶黃金周,潮州出發的“串游”相關產品預訂量同比增長顯著。


隨著旅游消費理念的升級,市民的消費觀念也更加成熟,在追求“高質量體驗”的同時,注重“理性規劃”,“情緒價值”與“品價比”成為消費決策的重要考量。
“愿意把錢花在能帶來幸福感的地方,但不會為不必要的‘奢華’買單。”市民劉女士的消費選擇很有代表性,她計劃去杭州旅游,沒有預訂星級酒店,而是選擇了靠近西湖的特色民宿。
“民宿價格比酒店低,還能體驗當地生活,省下的錢可以用來吃杭州的特色美食,或者去體驗宋城的沉浸式演出,這樣更值。”
不少市民表示,如今出游更看重“體驗感”而非“排場”。“去海邊旅游,更愿意花錢租一艘小船出海捕魚,而不是在海邊餐廳吃高價海鮮;去古鎮游玩,會選擇參加當地手作體驗,而不是買昂貴的紀念品。”
市民陳先生說,這種消費觀念的轉變,讓假期出行更具“獲得感”。據一旅行社負責人介紹,現在,市民在餐飲、當地體驗項目上的消費占比有所提升,而在奢侈品購物、高價伴手禮上的支出則有所減少。“追求高性價比的優質體驗,已成為游客的消費新風尚。”
從深度體驗的品質追求,到靈活多元的出行方式,再到理性務實的消費觀念,今年雙節假期,市民的出游市場不僅活力滿滿,更展現出成熟、多元的發展態勢。隨著假期的臨近,越來越多市民已做好準備,在8天長假中,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擁抱詩與遠方。

作者|趙舒
編輯|蔡楊
審核|詹樹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