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出“組合拳” 筑牢“防護網”
潮州市完善三位一體工傷保險體系
持續深入推進工傷預防工作
“高高興興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來”——這句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廣大勞動者最真切的心聲。
如何將這樣的期盼從愿景變為現實?近年來,潮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以下簡稱“市人社局”)緊緊圍繞完善“預防、補償、康復”三位一體的工傷保險體系,聚焦源頭治理和宣傳培訓兩大重點,持續深入推進工傷預防工作,切實增強職工的安全感與獲得感,助力全市工傷保險事業高質量發展,為潮州實體經濟與民生保障筑起一道堅實的安全屏障。
每一位勞動者都是家庭的支柱,更是社會和諧與城市發展的基石。做好工傷預防,不僅是保障勞動者權益的具體行動,更是提升城市發展韌性的關鍵舉措。
“工傷預防政策您了解多少?”“工傷如何認定?”“工傷發生后第一步該怎么做?”……今年以來,潮州人社干部積極踐行“一線工作法”,開展“精準滴灌”式服務,面對面為企業解讀社會保險、勞動關系等方面的政策,切實幫助企業紓困解難。
2025年5月,市人社局印發《潮州市人社系統推進“百名人社干部助百企”掛鉤服務企業工作方案》,推動服務下沉、問題一線解決、效能持續提升。以此為契機,市人社局聯合省級工傷預防專家團隊,深入市直及縣(區)共18家重點用人單位,開展系統性實地勘查與評估審查。

工傷預防進制造業企業。
“以前總認為工傷保險是‘額外支出’,現在才明白參保如此重要。”一位企業員工在工傷預防宣講現場感慨道。這也是市人社局扎實推進2024-2025年度工傷預防項目的生動寫照。
截至目前,該項目已累計派遣專家58人次,深入陶瓷、食品、不銹鋼、包裝、電子、水族器材等本地特色產業的一線生產環節,實施全方位、無死角的工傷風險“大體檢”。專家團隊走遍每一個車間、每一條生產線,細致排查各類隱患,現場向企業負責人及車間主任反饋問題,并提出具體可行的整改建議。4月至7月期間,共排查出安全隱患四百余處,累計提出整改建議七百余條。
排查不是終點。專家團隊根據每家企業隱患特征與行業特點,量身定制“一企一案”整改臺賬與培訓計劃。這種“精準把脈、對癥開方”的模式,有效幫助企業識別薄弱環節,明確整改方向,從源頭降低工傷風險。
在強化部門協同方面,市人社局積極加強與衛健、應急、社保等部門的協作,依托“助百企”行動建立的溝通機制,推動多部門信息共享與聯合工作機制常態化運行。衛健部門提供職業病防治指導與檢測服務,應急部門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社保部門則通過工傷保險數據監測,為工傷預防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
把預防的關口前移一寸,勞動者的安康就多一分保障;讓安全發展的根基更加牢固,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就更加穩健有力。

第二期工傷預防大講堂現場。
“2024年,某陶瓷企業一名工人在搬運瓷坯時未使用專用工具,導致瓷坯滑落砸傷腳部。這起事故不僅給員工帶來痛苦,企業也承擔了高額工傷賠償。若能規范操作,本可避免。”在工傷預防大講堂中,省級專家以真實案例為切入點,結合《工傷保險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系統講解工傷事故的成因、危害與防范措施。這種“以案說法”的培訓模式,已在潮州各類企業中廣泛推廣。截至目前,市人社局已連續組織開展工傷預防大講堂多期。

工傷預防進配送驛站。
車間內張貼著生動有趣的宣傳海報與標語,通過模擬事故場景讓員工沉浸式體驗……市人社局持續開展工傷預防“進工地、進企業、進驛站”系列宣傳活動。演練現場,在專家指導下,職工們分別扮演“受傷員工”“救援人員”和“安全員”,模擬機械夾傷手指后的應急處置流程。“以前只知道要送醫,現在明白了規范救援才能避免二次傷害。”一名參與演練的職工這樣說。
除了線下活動,還組織開展線上工傷預防知識競賽,并依托電臺、電視臺雙渠道開展公益標語宣傳,進一步擴大影響覆蓋面。
“感謝市人社局送來這場‘及時雨’,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實用知識。”中湛新能源的曾小姐代表企業表示,“我們將切實把所學轉化為行動,共同筑牢企業安全生產防線。”
截至2025年9月底,潮州人社部門已在全市企業內部開展線上、線下工傷預防培訓34場次,覆蓋企業員工近3500名,累計發放各類宣傳資料近4000份。
工傷保險作為工傷預防的重要支撐,在保障勞動者權益、分散企業風險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工傷預防進建筑工地。
“工傷保險不僅是職工的‘護身符’,也是企業穩定發展的‘定心丸’。”市人社局工傷科負責人強調。工傷保險的核心價值,在于為勞動者構建一道堅實的風險屏障,而參保擴面則是這道屏障的基石。
“以前總覺得參保是‘額外支出’,直到身邊有人因未參保陷入困境,才意識到它的重要性。”某食品企業負責人坦言。在市人社局的專項督導下,該企業為200余名員工辦理了工傷保險,“現在工人干活更安心,企業管理也更踏實。”
與此同時,針對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關系認定難、工傷保障缺失”的問題,市人社局根據上級部署,重點推進出行、同城貨運、即時配送等三類行業職業傷害保障試點擴圍工作,努力填補保障空白。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8月31日,全市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29.39萬人,其中建設項目參保2.77萬人,已完成全年27.5萬人參保計劃的106.9%;工傷保險基金征繳收入4901萬元,完成全年6910萬元征繳計劃的70.9%;待遇支出3198萬元。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潮州成為全省3個工傷保險基金征繳收入大于待遇支出的地級市之一。基金規模穩步增長,為待遇足額發放和制度可持續運行提供了堅實保障。
工傷保險并非“萬能險”,工傷認定業務嚴格遵循《工傷保險條例》規定。日常工傷保險行政部門經常接到類似身體不適返回住宿地后猝亡,或因公外出又因個人原因發生傷亡情況的咨詢,這時候就很考驗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今年4月,某企業一名職工在工作外出間隙因個人原因不幸墜亡。經市人社局工作人員依據條例詳細講解,家屬認識到該情形不符合工傷認定條件,有效避免了后續糾紛。
同時,在日常與群眾的接觸中,市人社局始終秉持便民原則,盡力為當事人提供便利。去年10月,市勞鑒辦接到一名廣西籍工傷職工董某提出的勞動能力鑒定申請。董某前年5月于潮州某陶瓷廠作業期間高處墜落受傷,后返回戶籍地休養。考慮到其傷情嚴重、行動不便,市勞鑒辦主動聯系當地勞鑒機構,委托其代為開展鑒定,最大限度減少了鑒定過程對職工康復的影響。
守護的是生命尊嚴,筑牢的是發展根基,托起的是民生安康。展望未來,市人社局將繼續以減少事故傷害和職業病危害為根本出發點,積極回應勞動者對安全工作環境的熱切期待,堅定不移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統籌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持續鞏固企業與員工的職業安全意識,穩步推動工傷預防事業發展,全力守牢民生保障底線。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林宗楷 實習生 葉錦川
圖片|市人社局 供
編輯|郭洵汐
審核|梁佳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