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仲秋,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秋季應特別重視保養內守之陰氣,凡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秋季應特別重視保養內守之陰氣,凡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起居調養
秋分過后,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人體陽氣隨之內斂,人們的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
“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晚上睡覺應撤去涼席,注意腹部保暖,不能露臍,以護腎氣。
飲食養生
在食物搭配和飲食調劑方面,注重調和陰陽。秋分飲食上要繼續注意預防秋燥。秋燥一般表現為皮膚干燥、咽干唇燥、鼻子出血、干咳少痰、心煩、便秘,預防秋燥,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乳制品、蜂蜜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
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種花色多樣,其中蓮藕、馬蹄、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蘋果、葡萄、百合、銀耳、柿子等,都是此時調養佐餐的圣品。不過,太過寒涼的瓜果,不論是西瓜還是香瓜、菜瓜都不能多吃,否則“秋瓜壞肚”,會損傷脾胃的陽氣。
俗語說“秋粥宜人”,在秋季期間每天早晨吃粥,在配制這些粥品食療時,不妨選用一些中藥,如薏米、枸杞、芡實、懷山藥、黃芪、黨參、茯苓、白果等,可以起到保健強身、預防疾病的作用。
脾胃虛弱的老年人,可采用晨起食粥法,如選食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也可烹制杏仁豬肺湯、羅漢果燉豬肺、貝梨(貝母和雪梨)燉豬肺、蓮子百合燉豬肉、沙參燉肉等保健藥膳服食。
秋分的時候,眼睛也會感到干澀,這個時候可以適當吃一些利于眼睛的食物,比如南瓜、胡蘿卜。秋天是吃南瓜的好時節,它富含β-胡蘿卜素,進入人體之后就可以轉化為維生素A,增強免疫力,滋潤雙眼,有保護視力的效果。
另外,針對不同的人群需要有不同的調理之法,如對于陰氣不足,而陽氣有余的老年人,應忌食大熱峻補之品;對發育中的兒童,如無特殊原因也不宜過分進補;對痰濕體質之人應忌食油膩;對患有皮膚病、哮喘的人應忌食蝦、蟹等海產品;對胃寒的人應忌食生冷食物等。
防節氣病
秋分以后,氣溫漸涼,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就容易引發胃腸道疾病。故此時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增添衣服,睡覺要蓋好被子等。此外,還要注意忌口,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過黏的食物,戒煙戒酒,忌暴飲暴食。對于平素脾胃功能偏弱的人群,可以通過臍灸、針灸等中醫理療進行辨證調理。
運動養生
秋季身體鍛煉重在益肺潤燥,根據自身的體質狀況,可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鍛煉項目,如:瑜伽、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慢跑、呼吸操、快步走、騎自行車等。太極拳等傳統健身運動對于增加肺活量,改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肺功能,練習深沉而緩慢的呼吸具有很明顯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秋分時節在戶外活動后,要及時擦干汗,防止著涼。
情志調養
“秋風秋雨愁煞人”,秋季天氣日轉涼,萬物漸凋零,一部分人容易產生悲秋傷感之情,所以秋分時節的養生關鍵還在于精神的調養。
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心情舒暢、收斂神氣來貴養容平之氣,穩度“多事之秋”。
秋分養生保健
揉四心 揉四心即手心和腳心。秋季按揉四心,可以使干燥的皮膚得到緩解,同時也能預防秋燥和秋濕。
按摩肺經 “諸氣者,皆屬于肺”,秋季很多疾病皆與肺有關,秋屬肺金,常按摩肺經可以治病防病,強身健體。
鏈接
養生藥膳
1.山藥枸杞鯽魚粥
配料:鯽魚1條,枸杞20克,鮮山藥250克,粳米、姜適量。
做法:鯽魚、山藥、粳米、姜片洗凈加適量水熬粥;即將熬好時加入枸杞,滴幾滴白酒去腥,加蓋煮5分鐘即可調味食用。
功效:滋補潤燥,健脾益氣,養陰益胃。適合于秋季時節調補食用。
2.沙參玉竹潤燥湯
配料:沙參20克,玉竹20克,百合15克,枸杞15克,蜜棗2枚,生姜3片,水鴨1只。
做法:將上述材料洗凈,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水,武火煲沸后,文火煲2小時,加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益胃生津,養陰潤肺。適用于干咳痰少,身體燥熱,咽干口渴,鼻孔干涸,心煩氣躁,虛勞煩熱等。
作者|潮州市中醫醫院 盧楨婉
編輯|李歡歡
審核|梁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