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輕拂,饒平的海岸線正煥發著前所未有的活力。這里,不再是單一耕海牧漁的景象,一條“一產筑基、二產增值、三產帶動”的融合鏈條清晰可見,串聯起從深海到餐桌、從港口到景區、從傳統到現代的立體發展圖景。

圖為文勝圍產業園。 楊義和 攝
近年來,饒平縣以全產業鏈發展為目標,圍繞海洋資源,積極探索“三產”融合發展路徑,在水產品產業和濱海旅游等領域取得顯著成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饒平全縣漁業總產值近22.88億元,臨港工業總產值約90.94億元。
在龍頭企業海大集團、宇祥水產的車間里,新鮮捕撈的海鮸魚等海產品經過現代化加工,迅速變身為香氣撲鼻的剁椒魚頭、紅燒魚皮等預制菜。依托海大、宇祥等龍頭企業,饒平縣大力發展預制菜產業,開發出剁椒魚頭、紅燒魚皮等產品深受市場歡迎。2024年,海鮸魚預制菜首次打入歐洲市場,成功實現從“饒平鮮”到“國際味”的華麗轉身。與此同時,饒平縣積極發展跨境電商、冷鏈物流、海鮮批發等服務業,為水產品的銷售和運輸提供了有力保障。

萬佳水產鮸魚。饒宣

美味的預制菜。饒宣
假日期間,國家AAA級旅游景區西澳島碧海金沙間游人如織,歡聲笑語不斷。服務業的發展也助力濱海旅游的升級。西澳島風景區成功創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游覽。今年“五一”假期,饒平縣濱海旅游累計接待游客25.23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125.21萬元,同比分別增長35.7%和40.69%,旅游市場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這里海邊的風景很好,還能吃到很多新鮮的海鮮,當地人也很熱情,體驗感很好。”一位游客笑著說。
在繁忙的潮州港,這里正經歷著從傳統“海上牧場”向現代化“工業港區”的蛻變。從“海上牧場”到“工業港區”,饒平縣構建起“海洋牧場+臨港工業”的立體發展格局。“十四五”期間,開發區累計完成工業投資105.15億元,華瀛LNG接收站、亞太燃油公共碼頭等重大項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中,華瀛LNG接收站自2024年9月投運以來,累計接卸LNG約120萬噸,相當于減少原煤燃燒約900萬噸,在能源供應和環境保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產業協同的樂章在港口奏響。潮州港經濟開發區積極推進“華瀛裝取—深圳加注”跨區域聯動,利用保稅罐資質開展LNG轉口貿易,助力粵東與珠三角形成“能源供給—港口服務—產業聯動”閉環。基礎設施建設也在同步加快,文勝圍產業園完成1337畝土地平整,小紅山產業園標準廠房開工建設,新材料產業園一期征地進入表決階段,“一區三園”發展框架初步成型。
展望未來,饒平縣力爭2027年實現漁業總產值超100億元、臨港工業總產值超300億元。饒平縣將秉持“陸海統籌、山海互濟”理念,深度挖掘海洋多元價值,持續在科技攻關、生態保護、產業融合等方面發力,全力書寫“海上新廣東”的饒平精彩篇章。
文字 | 丁玫 蔡純 饒宣
編輯 | 李歡歡
審核 | 梁佳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