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伊蚊傳播的基孔肯雅熱備受人們關注,很多人有疑問:基孔肯雅熱會反復感染嗎?被帶病毒的蚊子咬了就一定會發病?為什么得了基孔肯雅熱的患者需要隔離治療?別慌,下面這篇文章一一解答你的疑問。
1
世界衛生組織于8月11日在網站發布關于基孔肯雅熱的健康知識以及防治措施。文章指出,根據目前的科學證據,患過基孔肯雅熱的人不太可能再次感染。不過,也有部分患者患病后出現慢性關節疼痛癥狀,可能持續幾個月甚至幾年,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多次感染基孔肯雅熱。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杜慶鋒介紹,基孔肯雅熱癥狀與登革熱或寨卡病毒病等其他疾病的癥狀相似,僅根據癥狀很難診斷基孔肯雅熱,需要實驗室檢測來確診。在發病第一周,癥狀剛開始時,可以通過血液樣本檢測出基孔肯雅病毒。在發病一周后,可通過抗體來檢測基孔肯雅病毒。與具有多種血清型的登革熱不同,基孔肯雅熱的抗原所誘發的抗體穩定性較強。就目前廣東地區的疫情來看,病毒株較為穩定,以輕型病例為主,未出現明顯變異。工作人員在南方醫科大學順德醫院進行檢驗操作。 新華社記者 肖恩楠 攝2
被蚊子叮咬后并非一定會感染基孔肯雅熱,還得同時滿足三個條件才行:其一,通常只有雌蚊能傳播病毒。雄蚊不吸血,一般不會參與病毒傳播;雌蚊因繁殖需要吸食血液,才可能成為傳播媒介。其二,蚊子必須攜帶足夠量的病毒。蚊子得先叮咬過患病者感染病毒,且病毒在其體內繁殖到一定數量后,才有傳播能力。中國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首席專家劉起勇解釋,病毒在蚊子體內會先在中腸大量繁殖,達到一定量后進入循環系統,再到唾液腺,此時叮咬人體才能傳播病毒。其三,只有被叮咬者缺乏免疫力才會“中招”。如果此前得過基孔肯雅熱,體內已有抗體,即便被帶毒蚊子叮咬,也不易再次感染。3
基孔肯雅熱不是呼吸道疾病,而是一種蟲媒傳染病。這就意味著基孔肯雅熱仍是“蚊傳人”模式,那為啥患者還要隔離呢?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林炳亮指出,基孔肯雅熱的傳播鏈條是“患者→蚊子→健康人”。蚊子叮咬感染者后,病毒會在其唾液腺大量繁殖,再叮咬其他人時就會傳播病毒。因此,隔離的關鍵是避免蚊子叮咬患者,從源頭阻斷病毒通過蚊蟲擴散的可能。此外,基孔肯雅熱還可能在少數特殊情況下出現“人傳人”。例如,分娩過程中由患病母親傳給新生兒、實驗室暴露、輸血或器官移植等。4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公衛部主任韓佳音指出,主要取決于攜帶基孔肯雅病毒的蚊子和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的人的活動范圍,如果攜帶基孔肯雅病毒的蚊子和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的人搭上現代快捷交通方式,遠距離傳播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雖然蚊蟲自身飛行范圍有限,通常僅在幾百米內活動,但它們可能借助電梯、交通工具等擴散至更遠區域。因此,在電梯、交通工具等場所開展防蚊滅蚊工作,以及對基孔肯雅熱患者進行隔離治療,是降低病毒傳播風險的有效舉措。
來源|新華網
編輯|翁純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