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饒平縣海山鎮將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鄉村振興的“引擎工程”,依托豐富的屋頂資源與光照條件,推進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探索出一條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新路徑。今年5月,海山鎮首批山下村、蓬萊村、余厝村三個村級光伏項目已并網發電,預計每個村集體年增收將超5萬元。
山下村衛生站屋頂光伏發電板正在“發光發熱”。(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謝平勛 攝)
在蓬萊村后頭頂古樹公園,記者看到,光伏走廊與停車場的屋頂光伏陣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蓬萊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林福江介紹,2024年底,蓬萊村啟動屋頂光伏項目,在后頭頂公園和停車場安裝光伏電板,總裝機容量100.75千瓦。今年5月,項目正式投用后即顯成效:當月發電量達1.19萬度,通過電網售電實現收益近4700元。
蓬萊村后頭頂古樹公園,光伏走廊與停車場的屋頂光伏陣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謝平勛 攝)
2024年底,山下村在黨群服務中心和村衛生站屋頂鋪設了162塊光伏組件,總裝機容量達105千瓦。項目于今年5月正式投用后,當月發電量達1.3萬度,通過電網售電實現收益4130余元,預計年收益約5萬元。
蓬萊村村干部在查詢電量收集情況。(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丁玫 攝)
據山下村干部林珊娜介紹,過去村集體收入主要靠魚蝦池土地租金,現在光伏項目穩定的收益引發村民的關注,主動咨詢了解的人越來越多。
目前,三個村光伏項目已形成聯動效應,累計發電總面積約1300平方米,裝機容量達300千瓦。已與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潮州供電局簽訂的購售電合同,將光伏發電電量出售。
山下村黨群服務中心屋頂的光伏電板。(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謝平勛 攝)
“分布式光伏‘投資小、見效快、收益穩’的特點,契合盤活農村閑置屋頂資源的需求。打造光伏項目,不僅符合綠色發展理念,還有利于提升村容村貌,增加村集體收入,一舉多得。”海山鎮農業農村和生態環境辦公室副主任陳楓楓介紹,光伏項目不僅讓閑置資源變廢為寶,“陽光變現”直接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更通過提供清潔能源有效減少了碳排放,助力了鄉村人居環境的綠色升級。
海山鎮通過光伏項目探索出一條“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的增收新路徑。如今,這股“陽光力量”正在加速擴散:陳厝村光伏項目已列入2026年建設計劃,預計新增發電面積400平方米,形成“建成一個、見效一個、帶動一片”的良性循環。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丁玫 實習生 蔡純
視頻|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謝平勛
編輯|郭洵汐
審核|梁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