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畫:解惑立秋 新華社發

新華社發
8月7日13時52分,立秋。這一天何以就是立秋?咋定的?立秋后,距離出伏還有多久?
立秋,與立春、立夏、立冬并稱“四立”。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楊婧介紹,二十四節氣將黃道分為24等份,每15度對應一個節氣。當太陽運行至黃經135度時,即為立秋交節時刻。由于公歷以太陽運動為依據,所以立秋在公歷年中的大致日期為8月8日前后。
有心人會發現,二十四節氣不僅有具體的公歷日期,還會精確到時間,以2022年、2023年和2024年這連續三年的立秋為例,具體的交節時刻分別在8月的7日20時29分、8日2時23分和7日8時9分。
作為我國現代唯一的天文年歷編算機構,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根據相應的歷算方法每年編算次年的農歷日歷,其中就包括節氣時刻,時間均精確到分鐘,作為標準在每年出版的《中國天文年歷》中正式發表。
根據生活經驗,人們習慣將立秋劃分為“早立秋”和“晚立秋”,即以中午12點為界,如果立秋時間在12點之前,就是早立秋;要是在12點之后,就是晚立秋。今年立秋時間是7日13時52分,屬于晚立秋。
源于此,民間也產生了不少諺語、俗話,如“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早立秋把扇丟,晚立秋熱不休”等等。
楊婧表示,立秋是早是晚,和天氣熱不熱之間沒有對應關系。作為民俗公眾了解一下即可,不必太當真。“立秋后,由于地表的儲熱還很大,所以天氣不會馬上涼爽下來,通常會有‘秋老虎’出現,公眾要警惕高溫天氣,做好防暑降溫工作。”楊婧提醒說。
立秋后,距離出伏還有多久?“三伏中的末伏始于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并持續10天。今年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是8月9日(庚戌日),因此,8月9日至18日為末伏時間,這也意味著8月19日正式出伏。”楊婧說。
據新華社電
■ 相關鏈接
立秋節氣至 養生有妙招
盡管立秋標志著秋季的開始,但天氣并未立即轉涼,暑熱依舊,晝夜溫差逐漸增大。在此季節交替之際,自然界中的陰陽盛衰發生顯著變化,人體易因此受到影響,增加患病風險。因此,要重視立秋后的養生,保持身體健康。
立秋要注意防暑、防瀉、防燥
1、防暑
立秋時節,暑熱未褪,白天仍然炎熱,外出作業、游玩、行走仍有可能導致中暑。因此,立秋后仍要降溫防暑,補充水分,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同時要保證充足睡眠。
2、防瀉
立秋剛至,暑熱未退,而夏天貪“涼”造成的脾胃虛弱尚未恢復,需注意健脾和胃、勿傷脾陽,避免腹瀉。
3、防燥
立秋后要注重防燥。燥為秋季主氣,其性干燥,易耗津液,導致口干舌燥、鼻咽干痛、皮膚干燥瘙癢、大便干結、心煩氣躁。
因此,秋季防燥應該多喝湯水、多喝粥,多吃前述養陰潤燥食物。同時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食物。
立秋之后養肺記住這幾點
秋季養生重點就是潤肺。中醫認為,“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肺是人體最“嬌嫩”的器官,而立秋后天氣逐漸變得干燥,很容易傷肺,特別是老年人,如果因秋燥而傷肺,到冬季就容易感染許多肺部疾病。
1、少吃辛辣多潤肺
立秋之后不比夏季,秋風吹出些許寒意,此時更是溫軟腸胃的關鍵時刻,千萬不要貪吃各種油膩辛辣的食品。飲食上多吃些芝麻、核桃、糯米、蜂蜜、雪梨、甘蔗、酸奶等。為了益胃生津,喝些粥更好。
初秋應多吃具有滋陰潤肺作用的食物,如梨、百合、銀耳、蜂蜜、芝麻等。這些食物能夠緩解秋燥引起的口干、咽干、皮膚干燥等癥狀。同時可增加酸味食物的攝入,如山楂、葡萄、檸檬等。酸味食物能夠收斂肺氣,防止肺氣過旺。
2、少吃瓜類多吃梨
俗話說“秋瓜壞肚”,西瓜性寒,立秋之后盡量少吃,以防損傷脾胃陽氣。
立秋后,氣候逐漸轉為干燥,易耗傷津液,應少吃寒性食物,如西瓜,多吃些潤肺的食物,如梨、桃、甘蔗、百合等,預防口鼻干燥、干咳無痰、皮膚干裂等癥狀。
3、少吹涼風多安神
秋天就別再過于貪涼風、開空調,最好避免皮膚直接被風吹,尤其是敏感的面部和脖子等處的皮膚,不妨用絲巾遮擋一下脖子。
4、適當運動別多汗
建議增加運動量來發汗,緩解燥邪。對于老年人來說,做些舒緩的運動,比如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慢跑、呼吸操、快步走,都是不錯的選擇,但運動強度不要太大,只要達到微微發汗的程度就好。
立秋后養生4大禁忌要知道
1、忌:進補太多
“貼秋膘”是立秋后一個經典傳統,許多網友討論著“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秋天的第一頓燒烤”,呼朋喚友準備“貼秋膘”。在現代社會,由于飲食結構的改變,沒有特意“貼秋膘”的必要。特別是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盲目“貼膘”會增加身體負擔,導致既往疾病發作或加重。
2、忌:熬夜太狠
秋天應“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太過。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肅殺之氣,早起有助于肺氣的舒展,對預防秋冬季節呼吸道病變大有裨益。一般來說,秋季以晚9-10點入睡、早晨5-6點起床為宜。除了做到早睡早起,還應爭取每天午睡半小時。
3、忌:貪涼太多
立秋后,早晚溫差會慢慢加大,有些人還習慣開著窗戶睡覺,或者整天都開著空調,很容易因為貪涼而出現身體不適。此時節早晚偏涼,空調開放時間不宜太長。溫度不要調得太低,老人兒童要適時適度;應盡量避免一身汗進空調屋;身體不宜直接對著空調風口,尤其保護好各關節。
4、忌:宅家太久
立秋是由陽盛逐漸變陰盛的時期,秋內應于肺,肺在志為悲為憂,悲憂易傷肺,要心態保持平和,適當閉目養神,聽舒緩的音樂、去戶外踏青、欣賞大自然美景等,使自己和周圍人保持一份好心情。
據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