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有關方面獲悉,潮州著力構建多層次非遺傳承培育體系,通過推廣“師帶徒”模式,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已授徒超3200人,形成科學合理的人才梯隊。

潮劇《梨園群英會》。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春生 攝
近年來,潮州積極培育各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在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中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全市擁有人類非遺代表作1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7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47項、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39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31人、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77人、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71人,以及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群體6個。
在政策扶持方面,我市通過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潮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涵蓋完善調查記錄、名錄體系建設、傳承體驗設施建設等十項工作措施,健全非遺保護傳承體系,推進非遺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同時,健全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錄機制,實施年度評估考核管理機制,配套補助激勵政策,對新增國家級、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在中央或省財政資助基礎上,給予1∶1配套補助;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每人每年發放4000元補助。此外,出臺《關于加強潮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法與行政協同保護的實施意見》,構建全省首個非遺司法與行政保護機制,為非遺保護提供制度保障。

潮州大鑼鼓。 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宏文 攝
在推廣“師帶徒”模式的同時,潮州設立非遺人才示范工作室、非遺傳習所,為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開展授徒傳藝提供便利。此外,探索地校合作等現代教育模式,與韓山師范學院等多所院校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合作,鼓勵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參與教學科研工作,兩年來累計培養學生超5000人次;在全市約60所中小學開設非遺特色課程,推進非遺與中小學教育體系深度融合,為非遺傳承培育新生力量。
潮州還積極搭建展示與推廣平臺,讓非遺“活起來”。通過創新“非遺+文旅”模式,依托景區景點打造“潮玩古城”“樂享名街”等活動品牌,邀請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現場展演,為市民游客提供沉浸式非遺體驗。目前,古城區已建成非遺展覽館、大師工作室及“博物館之城”系列館,形成立體化展示網絡。同時,通過舉辦研討會、文創大賽等活動激發創新活力,組織非遺人才參與國內外交流,展示潮州非遺魅力;引導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參與“百千萬工程”、鄉村振興等工作,建設制茶非遺工坊等,讓非遺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煥發新活力。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瑩
編輯|李歡歡
審核|詹樹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