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潮安區歸湖鎮碗窯畬族村以省“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建設為切入點,因地制宜發展蜂蜜產業,進一步拓寬增收渠道,帶動村民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
碗窯畬族村地處群山環抱之中,風景秀麗,四周林木茂密,自然生態環境優越。得益于山水的滋潤、漫山遍野的野花,這里產出的蜂蜜色澤金黃、口感醇厚、品質優良,歷來深受周邊消費者的歡迎。
中華蜜蜂養殖示范基地。
當地農特產品受到青睞,讓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看到了發展潛力。但工作隊在調研中發現,就算是蜂蜜豐收了,蜂農也只能靠親戚朋友零星售賣,豐收時堆積的蜂蜜成了“甜蜜的負擔”。歸湖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員、碗窯村駐村第一書記林澤愷看到了問題所在——往年農戶銷售的蜂蜜都是用普通塑料瓶包裝,雖然成本較低,但是整體不上檔次,而且在運輸過程中容易破損,影響了觀感,客人的回購意愿不強。
管護員蔡偉武細心地為蜜蜂做日常檢查。
“好東西不能‘養在深閨’,得讓它走出大山!”于是,工作隊會同鎮政府及村“兩委”干部群策群力,積極研究問題解決方案。一方面,充分借力韓山師范學院捐贈的壁畫中卡通畬族姑娘IP形象,為蜂蜜外包裝量身打造畬族特色品牌形象,卡通畬族姑娘ip靈動可愛,既彰顯了畬鄉文化特色,又讓人過目不忘。全新設計的包裝提升了檔次和質量;一方面,結合群眾實用消費需求,改用了小罐滴注式擠壓瓶,攜帶使用方便,也解決了運輸易損問題,農村“土特產”也變得“潮”起來。
墻畫點綴著鄉村風貌。
品牌升級只是第一步,如何讓蜂蜜產業持續發力?為進一步提高村集體的鄉村經營能力,在工作隊的推動下,碗窯村成立了強村公司——碗窯畬鄉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打造“畬鄉蜜語”品牌,形成了“散戶養殖+公司統銷”的規范化模式。
深圳職業技術大學的團隊到碗窯村開展暑期實踐活動。
蜂蜜喜獲豐收,工作隊還化身蜂蜜“推銷員”,幫助蜂農線上線下銷售蜂蜜。目前,碗窯畬族村正不斷探索“文旅旺村”新模式,駐鎮幫扶隊員、駐村第一書記林澤愷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提升“土特產”的競爭力,拓展消費幫扶等銷售渠道,讓“畬鄉蜜語”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丁玫
圖片|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莊園
編輯|張澤慧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