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饒平縣大埕鎮秉承“人才是第一資源”工作理念,精心引才、悉心育才、用心留才,為鎮域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人才支撐,助力“百千萬工程”跑出“加速度”。
博士站授牌
走進大埕鎮綠鮑水產養殖公司,一塊嶄新的“廣東省博士工作站”牌匾格外醒目——這是該鎮深化產學研合作,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等單位攜手共創的重要成果。
海上鮑魚養殖網箱下水
大埕鎮立足“一鎮一業”發展定位,瞄準鮑魚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靶心,創新“產業引才+平臺聚才”雙輪驅動模式。如今,工作站已建立了一支由2名水生生物學、微生物學博士及1名副研究員組成的專業團隊,為鮑魚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團隊研究成果突出:“養殖池塘環境菌藻調控技術”“腸道健康調控關鍵技術”兩項新成果成功落地應用,還有兩項技術正在加快推進專利申請工作。
大埕鎮積極拓展對外合作,推動鎮水產養殖協會與廈門大學建立合作關系,廈大的專家學者、科研團隊通過技術咨詢、短期駐點、遠程指導等靈活方式,與協會養殖戶緊密協作,共同開展鮑魚良種培育攻關,有效打破了人才的地域藩籬。
水產專家現場指導
近年來,大埕鎮積極構建人才培養體系:一方面邀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的專家團隊到大埕指導,圍繞鮑魚養殖模式升級、實用技術提升,開展8場培訓,培訓養殖戶超500人次。另一方面,組織本地養殖骨干到福建南日島、東山島、連江縣觀摩先進的鮑魚吊養模式、規模管理和銷售策略等,2024年以來,已開展3批次52人次的外出調研,帶回了寶貴的養殖經驗,并迅速轉化落地,推動養殖戶畝產效益提升11.2%,年均增收達到22.43萬元。
“鄉村工匠”職稱宣講
大埕鎮高度重視人才的職業發展通道,積極承辦“鄉村工匠”水產養殖專業職稱宣講專場,政策解讀細致入微。開展“一對一”職稱申報指導服務,有效推動農業農村人員職稱“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目前,共有37人獲得“鄉村工匠”職稱,其中副高級職稱1人、中初級職稱36人,均實現人才與崗位精準匹配。
黨委聯系服務專家人才制度也得到嚴格落實。從科研方向、創新想法到實際需求,從科研條件的保障到生活細節的關懷,大埕鎮力求服務精細化、有溫度,不斷增強人才的歸屬感,讓他們能夠安心地在這片精心耕耘的人才沃土上綻放光彩。
文字|丁玫 蔡純 饒宣
圖片|饒宣
編輯|李歡歡
審核|梁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