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畫鍋里煮
程應峰
在老年大學國畫班微信群曬了一篇與畫有關的文章,有畫友點贊的同時,提到了“煮畫”二字。這一剎那,我想起了齊白石。齊白石少年時,家里很窮,他祖母見他愛詩畫,而家中又需他做工掙錢,維持生活。因而嘆息:“三日風,四日雨,哪見詩畫鍋里煮。爾生聰明,可惜走錯了人家。”正是因為這句話,齊白石更是苦下功夫,學習詩畫。后來詩畫學成,終能賣畫養活一家老小。
是的,沉浸于繪畫的人,如果說生活是一口鍋,那么詩文也好,繪畫也好,就像一爐熾熱的炭火,不斷地煮著生活、情感與夢想,煮出了歲月的醇香,也煮出了心靈的華章。
一個人與繪畫的緣分,就像一場不經意間的邂逅。小時候,看到美術老師在黑板上以彩色粉筆作畫,勾勒出五彩斑斕的畫面,心中便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向往。那時候,我總會拿起一支支彩色的蠟筆,在紙上涂鴉,試圖把腦海中那些模糊的景象變成具體的畫面。每一次落筆,都像是在打開一扇通往另一個世界的門,那個世界里有我想象中的山川、河流、花鳥和人物。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開始自學素描,那單調的黑白世界,蘊含著永無窮盡的奧秘。一支鉛筆,在紙上輕輕摩挲,通過不同的力度和線條的排列,就能表現出物體的明暗、質感和立體感。我沉浸在這個黑白的世界里,用心去感受每一個細節,仿佛自己就是那個創造者,賦予了每一個物體生命。在不斷的摸索中,我逐漸明白,繪畫不僅僅是一種技巧,更是一種對世界的觀察和表達。就像煮一壺好茶,需要用心去挑選茶葉、掌握水溫、控制時間,繪畫也需要用心去觀察對象、把握光線、運用筆觸。每一幅畫都是畫家內心世界的寫照,是對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記得一次畫靜物寫生,面前的水果拼盤,有蘋果、香蕉和橙子。剛開始,我覺得這太簡單了,隨便幾筆就能畫出來。可是,當我真正拿起畫筆時,才發現事情并沒有那么容易。每一個水果都有它獨特的形狀、顏色和質感,要把它們準確地表現出來,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我仔細地觀察著每一個水果的細節,注意它們的光影變化,不斷地調整著筆觸和顏色。經過幾個小時的努力,一幅水果畫終于完成了。當我看著自己的作品時,心中充滿了成就感,仿佛自己煮出了一壺香濃的好茶。
除了素描,我更喜歡國畫。國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它以獨特的筆墨韻味和意境表達,展現了中國人對自然、人生的深刻理解。在國畫的世界里,一支毛筆,一硯墨水,一張宣紙,就能創造出無窮的變化。國畫的技法豐富多樣,有寫意、工筆、潑墨等。每一種技法都有它獨特的魅力,都能表達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國畫山水,畫家用簡潔的筆墨勾勒出山川的輪廓,用淡雅的色彩渲染出山水的神韻。看著那些國畫山水,便走進了一個寧靜的世界里,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和紛擾。在這個世界里,我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寧靜與美麗,可以聆聽山水的聲音,可以與古人對話。
有一次,參觀一個國畫展覽。在展覽廳里,一幅幅精美的國畫作品讓我流連不舍。其中,有一幅山水作品,深深地吸引了我。畫面上,一座高聳入云的山峰矗立在云霧之中,山下是一片寧靜的湖泊,湖水清澈見底,倒映著山峰的影子。湖邊有幾棵古老的松樹,枝干蒼勁有力,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整幅畫面給人一種寧靜、悠遠的感覺,讓我仿佛置身于一個世外桃源。我站在這幅畫前,沉浸在畫面的意境中,久久不愿離去。
繪畫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繪畫的過程,足以讓人忘卻一切煩惱和壓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每一次拿起畫筆,都是一次心靈的旅行,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繪畫讓人學會觀察、思考和創造,更加熱愛生活,珍惜每一個瞬間。
繪畫是生命的一種煎煮,是凡俗生活的沉淀和升華。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學習和實踐,提高自己的繪畫技巧和藝術修養;需要用心去感受生活,積累豐富的人生經驗,創作出有深度、有內涵的作品。要相信,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夠以繪畫的炭火,煮出一壺人生的好茶,讓生命綻放出耀眼矚目的光芒。
來源|潮州日報
編輯|蔡楊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