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南海,季風裹挾著咸濕的氣息,吹拂過潮州蜿蜒漫長的海岸線。雖值南海伏季休漁期,但潮州人的餐桌并未缺席當季的鮮味。得益于休漁前夕精心捕撈、及時加工儲備的漁獲,以及現代化海洋牧場、網箱養殖的蓬勃發展,此時的碼頭與市場,依然可見來自深海的饋贈:竹簍里彈跳著靈動的沙尖魚,黃花魚身披金箔般的鱗光,鲅魚青黑的脊背上凝結著凜冽寒氣。這三味源自休漁前收獲與人工育養的海中珍饈,正點亮著潮州人盛夏時節的餐桌,以另一種方式演繹著夏日南海的豐饒滋味,詮釋著順應天時、永續利用的海洋智慧。


夏日的鲅魚,矯健如海中獵豹。魚市里常聞清亮脆響——離水后的鲅魚仍在竹筐中奮力甩尾抗爭,彰顯其生猛活力。品質上乘者,魚身堅實,指彈之聲清越如擊石。
五香鲅魚
五香鹵韻煨俠骨
厚切鲅魚段沉入陶缸,與秘制醬汁纏綿整夜:魚露奠定咸鮮底蘊,紅糖賦予甘美韻致,辛辣南姜末與醇厚沙茶醬在暗中醞釀風味風暴。晨光中,魚塊投入滾油,瞬間炸出焦褐堅實的甲胄,旋即浸入沸騰的五香鹵汁(八角、桂皮、花椒、小茴香、丁香共舞)。文火慢煨間,鹵汁精華絲絲滲入魚肉纖維,魚肉吸足復合香氣,滲出誘人的琥珀色油光。肉質緊實彈韌如精制牛肉干,咸甜交織的底味中透出深邃悠長的香料余韻,佐以蜜韻悠揚的鳳凰單叢,仿佛見證青甲武士的剛烈,在時光的浸潤中化作繞指之柔。
千錘百煉生玉丸
精選鲅魚背脊活肉,細細剁成蓉泥,加入提香的豬肥膘與增加彈性的蛋清。木槌擊打砧板,發出沉穩而富有韻律的聲響,每一次捶打都在賦予魚肉新生。掌力拿捏關乎成敗:輕則松散無形,重則僵硬失活。直至肉糜泛起晶瑩透亮的膠質,方臻佳境。巧手擠丸,滑入微沸的高湯。顆顆魚丸如羊脂白玉在清湯中載沉載浮,咬破瞬間,極致的彈牙感迸發,滾燙鮮美的汁水直沖味蕾巔峰,是力與巧共同締造的海洋之珍。

夏日是沙尖魚積蓄脂膏的最佳時節。此時魚身飽滿圓潤,形如穿梭的銀梭,正是食用的黃金時節。挑選上品自有其道:魚腹需指按富有彈性,魚眼清亮澄澈如墨玉。
香煎沙尖
鐵鍋金甲煎真味
鐵鍋燒至青煙微騰,舀入半指厚的瑩白豬板油。待油花熱烈翻涌,薄鹽輕腌的沙尖魚滑入油海,“滋啦”一聲脆響,如節慶的爆竹點燃灶臺的歡騰。竹筷輕壓魚身,耐心等待魚皮烙上細密的蛛網焦紋,此時撒入普寧豆醬與金黃蒜片。熱油瞬間激發出濃郁的咸鮮香氣,直沖屋宇,魚皮在滾油中收縮蜷曲,披上金黃酥脆的戰甲。起鍋時,焦脆的外殼包裹著內里雪白細嫩的魚肉,蘸少許魚露送入口中——咸鮮裹挾著豐腴油脂在舌尖化開,配一碗米香濃郁、凝著米油的白糜,正是潮州飲食哲學中“食魚配糜”的至簡至味。
冰火相淬凝魚飯
新鮮沙尖魚與粗鹽層層交疊,鋪于竹篾之上。大鼎中沸水翻騰如潮,熾熱蒸汽挾裹著純正的魚鮮撲面而來。魚肉在滾燙的洗禮中瞬時收縮,鮮味被鹽分牢牢鎖入肌理。待冷卻后,魚身凝結出半透明的膠質,魚肉紋理清晰,呈現出優雅的蒜瓣狀。冰鎮后,佐以普寧豆醬與翠綠芫荽,冷熱在唇齒間交鋒碰撞,竟將魚肉的鮮甜滋味無限放大。冰涼的蒜瓣肉滑入喉嚨,其鮮甜純粹,佐以咸鮮豆醬與清香芫荽,構成一種冷冽而深邃的海洋風味,堪稱潮式魚飯的絕妙演繹。

夏日的黃花魚魚腹凝聚的脂膏晶瑩如琥珀,潮州人美其名曰“黃花膏”。其肉質細嫩,如層層綻放的蒜瓣,細刺極少,堪稱海賜的珍饈君子,最宜品味其本真。
清蒸黃花
古法清蒸蘊至鮮
取肥美黃花魚一尾,魚腹填入咸水梅、姜絲與脂香豐盈的豬肥肉。猛火蒸制七分鐘,揭蓋瞬間,魚眼恰如白玉般爆出,正是火候精準的明證。滾熱的花生油淋于蔥絲之上,激發辛香,隨即澆上秘制魚露汁(魚露調和冰糖的甘醇與檸檬汁的清新)。咸酸之味如鑰匙,瞬間喚醒魚肉深處潛藏的極致鮮甜,梅子的幽香絲絲滲入蒜瓣狀的肌理,而肥膘融化的油脂則溫柔地包裹魚肉,賦予溫潤如玉的口感。箸尖輕撥,雪白魚肉如花瓣般層層剝落,入口是海之清鮮與古法調味的完美交響,令人沉醉無言,唯有盤中漸空,方是對這海中君子至高的敬意。
千滾玉羹聚海魂
以黃花魚骨精心熬煮的濃白高湯為底,匯入手拆的雪白魚肉、潮州風味肉末、醇厚香菇絲與脆嫩筍丁。湯沸之際,勾入薄芡,使湯體柔滑,再甩入蛋液,形成縷縷金絲。點睛之筆在于最后撒上的金黃酥脆炸魚鱗與辛香白胡椒粉。一勺羹湯滑過喉頭,層次頓現:魚鱗的酥脆、蛋絲的柔滑、魚肉的細嫩,在口中交織成三重奏。潮州食諺有云:“千滾豆腐萬滾魚”,這碗澄澈鮮濃的黃魚羹,正是時間慢煨、萃聚海之魂魄的鮮美哲學。
潮州人食魚,是與大海的深度對話,更蘊藏著取之有度、食之有序的智慧。當沙尖魚在鐵鍋中煎出滿室焦香,黃花魚清雅的鮮甜縈繞席間,鲅魚丸的彈性在齒間歡快躍動,這夏日餐桌上的鮮味樂章,正是休漁前儲備的精妙轉化與人工育養技術的豐碩成果。它無聲訴說著:沙尖魚經烈火煎烤方得涅槃金甲,是向死而生的勇毅;黃花魚以清蒸呈現至純本味,乃大道至簡的智慧;鲅魚歷經百煉,剛柔相濟,終成盤中至味,恰如處世哲學。
作者|趙舒
編輯|張澤慧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