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江兩岸風光旖旎
十載匠心立良法 凝心聚力促善治
——潮州地方立法十年工作綜述
一條江的碧水守護,一座城的文脈傳承,一壺茶的沁人香氣,串聯起潮州十年地方立法的鏗鏘足跡。自2015年5月28日獲得地方立法權以來,潮州市人大常委會扎根地方特色,勇探實踐新路,在守護生態、傳承文化、惠及民生的立法征程上,勾勒出一幅法治與發展同頻共振的鮮活圖景。
十載春秋,18部地方性法規與3個修改決定的扎實成果,讓潮州在全省設區市立法工作中穩居前列。潮州用既有“潮味”又有“法味”的立法實踐,詮釋了新時代地方立法的為民初心與使命擔當。
到沙溪鎮開展“大眾說法”立法茶話會。
立法護根脈
潮州特色立法的十年答卷
立法為民,循法而行。市人大常委會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主動融入全市改革發展大局,聚焦發展之需、基層之盼、民心所向,選取“小切口”且富有“潮味”的法規項目納入立法規劃計劃,讓每部法規都回應時代、貼近民心。
韓江,是潮州的母親河,滋養著這片土地上的萬千百姓。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韓江流域水環境保護面臨挑戰。2017年3月,我市第一部實體性地方法規《潮州市韓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出臺,聚焦水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等關鍵問題,為韓江流域水環境保護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法律支撐。在法規的嚴格約束和有效推動下,韓江流域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韓江潮州段被評為全國十大最美家鄉河、全國首批示范河湖和廣東省十大美麗河湖,水質常年穩定保持Ⅱ類以上,優良的水質讓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一度絕跡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黿重現韓江潮州流域。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十年來,我市的地方立法工作不斷向民生細微處延伸,聚焦群眾關心關切,出臺一系列貼近百姓生活的法規。
2017年11月,《潮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正式施行。該條例對古城區核心保護范圍的空間格局、歷史文化內涵和歷史風貌進行全域保護,推動歷史文化珍貴資源的活化利用。在法規的護航下,潮州古城的保育活化之路越走越寬,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領略千年古城的魅力。
潮州是“中國工藝美術之都”,為加強我市工藝美術保護和促進工作,推動工藝美術事業繁榮發展,2022年1月,我市出臺全國設區的市第一部工藝美術保護的地方性法規《潮州市工藝美術保護與促進條例》,填補設區的市地方立法的空白,從立法層面解決潮州工藝美術保護與促進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加大對工藝美術的挖掘和合理利用,聚焦工藝美術“新”拓展,激發古城“新”作為。
鳳凰山不僅是韓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也是畬族文化的發源地和茶產業的核心產區。近年來,市人大常委會先后制定《潮州市鳳凰山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潮州市畬族文化保護條例》《潮州市古茶樹保護條例》《潮州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潮州市促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條例》等5部法規,構建涵蓋產業、文化、環境、生物多樣性的全方位、多層次保護體系,為當地群眾創造更優質的生活環境。
其中,作為廣東省設區市第一部專門針對少數民族文化保護的地方性法規,《潮州市畬族文化保護條例》結合我市畬族文化的現狀,重點解決畬族文化保護工作實踐中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保護措施,對傳承弘揚畬族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畬族文化系統化研究,擦亮“畬族文化的發源地”金字招牌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5月施行的《潮州市促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條例》,是廣東省首部茶產業地方性法規。從茶園管理到茶葉加工,從品牌建設到市場流通,這部法規涵蓋茶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助力潮州茶產業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除特色領域外,市人大常委會在其他領域的立法工作同樣成效顯著。《潮州市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條例》《潮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潮州市文化旅游促進條例》等法規相繼出臺,在保護紅色文化資源、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促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讓群眾獲得感更實、幸福感更足。
開展《潮州市志愿服務促進條例》立法調研。
此外,市人大常委會還積極探索區域協同立法新模式,加強與周邊城市的溝通協作,共同為區域發展提供法治保障。2021年,市人大常委會牽頭汕頭市、揭陽市,成功開展潮劇保護地方區域協同立法。這是廣東省首個區域協同立法項目,也是全國歷史文化領域首個設區市區域協同立法項目。該項目的實施,推動潮劇保護工作機制的優化整合,促進潮劇與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在潮劇保護協同立法成功的基礎上,2022年,我市與汕頭、佛山、江門、梅州等五市參與“1+N”省市粵菜協同立法,這也是全國第一部省市協同立法項目。通過協同立法,助推我市獲評“世界美食之都”,促進潮州文化旅游和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去年8月,汕頭、潮州、揭陽三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在揭陽簽訂區域協同立法補充協議,啟動桑浦山協同立法保護計劃,進一步完善區域協同立法工作機制,推動協同立法深入開展,為廣東省設區市區域協同立法積累經驗,打造汕潮揭三市協同立法的工作品牌奠定基礎。
創新求實效
立法工作機制的優化之路
這些豐碩的立法成果,并非一蹴而就,背后是一套科學高效的工作機制在穩健運轉。“立法工作靠市人大常委會‘單打獨斗’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堅持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托、各方參與的立法工作格局。”這是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莊瑾瑜對立法工作的心得體會。十年間,市人大常委會始終將立法解決人民群眾最為關切的問題作為首要任務,發揮立法對改革的引領和推動作用,立法工作從最初的一片空白,到如今的完善與優化,走出一條獨具地方特色的立法提質增效之路。
法規起草是立法工作的源頭環節,其質量直接關系到最終立法成效。多年來,市人大常委會嘗試過政府組織起草,政府主導、人大參與起草,人大常委會主導起草,委托第三方機構起草等多種模式。“早期,為了彌補立法人才短缺的問題,我們嘗試與第三方機構合作。”莊瑾瑜說,但經過長期的實踐,他們深刻認識到,培養專業立法人才隊伍,才是提高立法質量的關鍵。
基于這樣的認識,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過多年實踐,總結出一套較為成熟的工作機制。即由法工委和有關工作委協同牽頭,組織相關單位的業務骨干成立專班,邀請人大法制委委員和立法顧問參與。法工委負責法規起草執筆任務,起草完成后,法規草案初稿會移交責任部門走“部門立法”程序,最終由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會提出議案。這一模式具有節奏快、效率高、質量有保障的優勢,立法過程中形成人大主導、多方參與的工作格局。
深入新豐鎮大窠里茶廠召開立法聽證會,聽取意見建議。
在立法進度的把控上,市人大常委會創新推行“時間倒逼機制”。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出臺后,法工委就制定詳細的實施方案,將一年的工作任務分配到每個星期,同時又將每一項法規的起草任務形成時間表,明確專班成員的工作職責,完成工作的時間節點,保證各個程序之間緊密銜接,切實把握立法進程,確保立法任務按時完成。
隨著深化改革工作的持續推進,地方立法的空間不斷擴大,對立法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面對設區市地方立法隊伍面臨的“貧血”和“本領恐慌”等問題,市人大常委會從適應本地方立法工作新要求的角度出發,采取一系列措施來加強立法隊伍建設。一方面,完善人大法制委員會的設置,選拔政治素質高、法律素養好、工作能力強的人員充實到立法工作隊伍中;另一方面,重視立法工作人員的培養鍛煉和提拔使用,探索建立立法工作人員激勵、交流、培訓機制,促進立法工作人員的職業化、專業化發展。同時,還建設一支立法顧問專家隊伍,完善專項法規立法顧問制度,突出立法顧問的針對性和專業性。發揮基層立法聯系點作用,結合立法中碰到的具體問題、重點問題,深入基層立法聯系點開展研究、論證、聽證,讓立法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都有章可循。
工夫見真章
全過程民主的基層探索
“要創新完善志愿者組織的財務管理制度,保障社會公益資金的來源和使用公開透明。”“屬地街道及社區要和志愿服務對象保持溝通聯系,精準對接需求,高效配合志愿者組織做好服務活動。”“建議加強校地合作,招募學生充實志愿者隊伍,并維護好志愿服務組織、志愿服務工作者的合法權益。”……
今年5月15日,湘橋區人大常委會代表之家茶香氤氳,太平街道第45期“立法茶話會”在這里舉行。幾杯熱茶在桌,人大代表、基層干部、群眾代表等圍繞《潮州市志愿服務促進條例(初稿)》,就保障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服務對象三方合法權益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現場,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提出一條又一條切實可行的意見建議,人大立法部門也聽到“原汁原味”的群眾聲音,為條例的進一步完善提供助力。
這場活動,正是市人大常委會打造的“大眾說法”立法茶話會工作品牌的生動實踐。一方茶桌、一杯工夫茶,本是潮州百姓待朋接客的傳統禮儀,如今成了人大立法部門傾聽民意的重要載體。為暢通群眾參與地方立法的渠道,2023年11月,市人大常委會在省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湘橋區探索“大眾說法”立法茶話會工作。他們走進田間地頭,到老百姓最熟悉的地方,以“茶”為媒,話民情、匯民意、解民憂,開啟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的全新嘗試。
制定18部地方性法規。
喝工夫茶是潮州人最普遍且熱情的社交方式,在喝茶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悄然拉近。正如莊瑾瑜所說:“人大立法部門、人大代表和群眾坐在一起喝茶聊天,能很好地消除隔閡,打開群眾的話匣,我們更能聽到最真實的聲音。”事實的確如此,在茶話會的輕松氛圍中,越來越多的群眾敢于、善于且樂于表達自己的看法,他們的意見建議得到傾聽和采納,訴求也能得到有效解決。
截至目前,全市共舉辦“大眾說法”立法茶話會50場次,參加群眾250人次,行業代表90人次,各級人大代表82人次,收集群眾意見建議95條,受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采納的意見建議45條,取得較好的社會效果和工作效果。
在立法工作中,市人大常委會通過立法茶話會讓地方法規滿載社情民意,使民生項目“落地有聲”,將人民群眾依法享有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真實、生動、具體地體現在每一個環節,彰顯了依法立法、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宗旨。不僅如此,市人大常委會還將這種工作方式運用到人大監督工作、代表工作中,法工委加強與有關工作委員會的聯系,邀請有關工作部門參與活動,逐步拓展“大眾說法”立法茶話會的內涵和外延,讓全過程人民民主體現在人大工作的各方面、各環節、全過程。
一項項立法成果,一幕幕工作縮影,凝結著廣大立法工作者的辛勤汗水和努力付出。站在新的起點上,市人大常委會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務實求進、創新求索,努力以更高的立法質量、更優的法治效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潮州實踐。
文字|吳育杭 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
圖片|陳宏文 市人大辦
編輯|李歡歡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