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安區清暉樓僑批文化館館長許廣桐與其妻子許湘容相濡以沫近30年,他們一家在文化傳播的道路上不斷耕耘,獲評2024年潮州市“最美家庭”。
許廣桐家庭閱讀氛圍濃厚。 受訪者供
精致的“過番”紅頭船墻繪、寫著“番批”“番畔錢”字樣的油紙燈籠、各種樣式的“豬仔錢”……在潮安區彩塘鎮的僑批文化館,平安批、水客批等實物僑批在陳列柜中閃爍著歷史的光芒。
韓江出海,僑批回鄉。“我出生在僑眷家庭,家族在海外的華僑眾多,送番批阿伯的自行車鈴聲、收番批成為我兒時的特殊記憶。”對許廣桐來說,一封僑批不僅是一件精美的書法藝術品,更是一個動人的故事。
2021年6月,許廣桐到汕頭調研,在汕頭市檔案館僑批分館看到豐富的僑批展示,許廣桐也有了在潮州也創建一個僑批文化館的念頭。
“展出僑批目的就是宣傳、弘揚、保護,我想翔實地介紹僑批的發展史,讓更多人了解它。”許廣桐不斷收集僑批及相關資料,并獲得汕頭市檔案館僑批分館名譽館長林慶熙和廣東省作協會員施少鵬老師的幫助。
兩年后,在潮安區各相關單位和潮汕僑批研究專家的支持下,我市首個以僑批為主題的文化館——清暉樓僑批文化館順利建成,并于2024年3月1日正式開館。
500多平方米的僑批文化館,立足大潮汕,重點突出潮州先僑“過番”的歷史,匯聚了2000多件僑批原件,設置歷史背景、遞送運作、傳遞美德、特殊貢獻、記憶遺產、名人評價、時代印記七個展區,為公眾搭建起一個深入了解僑批歷史和文化的交流平臺。
為了方便參觀者了解僑批背后的故事,許廣桐精心挑選了60封有一定代表性的僑批,以原件、錄文和簡釋形式進行重點介紹,反映海外潮人重情義、重教育、重傳承的品德。
許廣桐夫婦堅持以德立世,樹立和遵循“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的理念,并把這種理念貫穿于自己的事業和對孩子的教育之中。
“父親還在世的時候,每年我家過年的對聯都是‘綿世澤莫如積德,振家聲還是讀書’。”受父親影響,許廣桐把“崇德尚賢,弘道養正”作為家風,要求兒子踐行。
許廣桐說:“孩子小時候,我教育他們要誠實、正直、善良,因為這是做人的基本素養。孩子長大步入社會了,需要承擔社會和家庭的責任,我對他們的要求也更嚴格了,‘責任擔當、感恩奉獻’是我對他們的要求。”
許廣桐的大兒子許澤濤去年回到家鄉,擔任僑批文化館副館長,負責整理僑批文件和資料,以及文創設計和研學交流活動。他希望可以把僑批文化傳承下去,讓更多人知道僑批、了解僑批。小兒子許澤鵬還在讀研究生,他表示:“我想用所學回饋社會,也想成為讓父母值得驕傲的孩子。”
在家庭生活中,許廣桐與妻子許湘容分工明確、互相支持。許廣桐專注于事業,許湘容則承擔了大部分家務,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把家人的生活安排好。“我跟老公一起操持家庭,把孩子培養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許湘容說。
以身作則、互敬互愛,許廣桐一家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最美家庭的深刻內涵。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慧
編輯|蔡楊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