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安區古巷鎮上空,一架無人機正按預設航線巡航,高清攝像頭實時回傳的畫面中,建筑輪廓與衛星底圖自動比對,AI系統精準識別出疑似“兩違”區域——這是潮安區低空經濟項目賦能城市治理的日常一幕。
古巷鎮無人機機場外觀。(潮安 供)
據了解,潮安區低空經濟項目是省內首個基于“兩違”治理、實現全縣域覆蓋低空經濟項目。2024年以來,潮安區政府與潮州電信攜手以“兩違”治理為切入口,經過三個月的探索實踐,構建了覆蓋全區適飛空域的立體化監測網絡,成功打造全省首個全縣域覆蓋“兩違”治理無人機低空經濟試驗區。項目依托低空經濟無人機平臺,從服務區域、應用場景、新技術融合等多個方向持續探索實踐,構建全省首個“1個平臺+1套機制+N個場景”無人機智慧多場景應用體系。
這一創新實踐不僅在“兩違”治理中成效顯著,更在重點項目監管、應急救援、招商引資等多領域拓展應用,為城市治理和經濟發展注入強勁科技動能。
“過去人工巡查一天跑10個村,現在無人機大概2小時就能覆蓋全區重點區域。”潮安區信和城鄉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濤在采訪中向記者展示了一組數據:自2025年1月低空經濟無人機平臺運行以來,潮安區已部署21座智能化無人機機場,累計規劃日常航線233條,執行飛行任務3405架次,飛行總里程超4萬公里,完成影像采集約37萬張。
無人機準備作業中。(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昊 攝)
“搭載紅外探測設備的無人機可24小時作業,夜間偷建行為也能實時抓拍,‘兩違’整治從‘事后整改’轉向‘事前防控’。”陳濤介紹,這套“空中監控+地面巡查”的立體化監測網絡,創新引入星辰大模型和DeepSeek大模型,對無人機采集的正射圖像進行AI自動比對識別,10分鐘內即可鎖定“涉嫌兩違”區域。該平臺可通過“一注三圖”(衛星圖標注、建筑物俯視圖、正面圖、側面圖)固化現狀,結合21座機場構建的“一站式”作業流程,為無人機巡查工作提供初始數據,奠定工作基礎。
低空經濟無人機平臺的應用,改變了以往全靠人力巡查的低效局面,極大提高了潮安區“兩違”整治工作精確性和效率。
在潮安大嶺山產業園施工現場,無人機正以“空中監理”模式進行實時直播,管理人員通過手機終端即可查看混凝土澆筑、設備安裝等細節,實現“足不出戶看工地”,為有關部門掌握項目進度、調度項目建設提供數據支撐。
“我們首創‘多行局舉手、政數局審核、運營平臺公司執行’的調度模式,已對全區近百個重點項目開展全景巡檢。”陳濤表示,無人機巡查讓項目進度監管從“月調度”升級為“日跟蹤”。平臺建成以來,先后對潮安大嶺山產業園基礎設施、新風路廣東“東大門”提升工程以及各鎮“百千萬工程”等項目施工現場進行了近百次全景巡檢監控,有效助推潮安重大項目提速提檔、增質增效。
在招商引資領域,“空中看潮安”模式正成為城市名片——企業無須實地考察,通過無人機航拍即可直觀了解潮安交通網絡、產業園區及地塊詳情。據介紹,該招商推廣模式不僅節約了雙方時間、資金成本,也展示了潮安區的招商熱情和誠意,助力潮安區吸引更多投資者、推動更多投資項目落地投產。
“我們成立低空智能科技公司,組建了包括飛手、數據專員、工程師在內的專業團隊,實現項目市場化高效運營。”陳濤介紹,無人機按預設航線自動飛行,每10天對全區進行全域拍攝,飛行里程、時長、架次等數據均由無人機自身搭載的飛行數據記錄系統實時記錄。目前,區信和公司成立低空智能科技公司已形成“科技+治理”的標準化輸出能力,除“兩違”整治外,正拓展河道巡查、電力巡檢、智慧文旅等N個應用場景。
林邊火情紅外圖,2025年1月15日調用登塘、歸湖兩個機場無人機對娘坑水庫周邊山火進行監測。(潮安 供)
在韓江流域,水域監管模塊可自動識別非法采砂船只,巡查效率較人工提升10倍;應急救援場景中,無人機搭載的紅外熱成像設備成為“防火神器”。今年以來,該平臺成功參與6起山林火災救援,通過熱成像技術精準定位火源,為消防部門提供關鍵決策依據,已成為潮安區森林火災應急處置的“千里眼”。平臺與中國電信視聯網平臺深度對接后,村干部手機可“一鍵查看”高空視角,構建起“高空鷹眼+地面網格”的立體治理體系。
“下一步,我們將深化‘無人機+AI’技術融合,在耕地保護、生態監測等領域開發更多應用,讓低空經濟真正成為潮州‘百千萬工程’的‘空中引擎’。”陳濤說。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慧
視頻|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昊
編輯|郭洵汐
審核|梁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