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 | 饒平縣饒洋鎮石北村積極探索鄉村振興路徑
近年來,饒平縣饒洋鎮石北村深度挖掘當地特色資源,以紅色文化為魂、綠色發展為基、民生改善為本,在革命舊址活化、撂荒耕地復耕、基礎設施建設中創新實踐,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石北村打造黨建文體公園 饒洋鎮 供
清晨的黨建文體公園,老人們沿著紅色文化長廊漫步,不遠處,孩子們在嶄新健身器材上嬉戲玩耍。誰能想到,這座公園,曾經是一片破舊的危舊房。
石北村打造革命事跡浮雕 饒洋鎮 供
石北村以中共饒平縣委舊址保護為核心,充分整合鎮村力量及社會力量,將老舊厝區拆除改造工作與革命舊址文化保護傳承相結合,動員村民主動配合,“無補償”拆除60余間危舊房屋,整合8000平方米閑置用地建成集黨建、教育、休閑、文化于一體的黨建文體公園。該公園不僅保留1928年縣委機關遷駐蔡坑村的歷史遺址,還嵌入紅色文化長廊、革命事跡展板,配套建設休閑廣場、健身設施,形成“舊址保護+紅色教育+民生服務”綜合體,實現“拆舊”與“鑄魂”雙提升。
彩繪墻重現紅色歷史 饒洋鎮 供
沿著村道前行,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映入眼簾,微風拂過,稻浪翻滾,這是石北村破解耕地撂荒難題的生動實踐。面對103畝撂荒耕地,石北村推行“支部牽頭、黨員示范、群眾參與”復耕機制。村“兩委”干部逐戶上門與農戶簽訂《土地流轉協議》,由村委會返包村民責任田,再統一流轉給種植大戶實施“規模化+機械化”種植。同時,組織種植戶、村民參加各類農業培訓,幫助他們了解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通過“小田并大田、分散變集中”的路徑,使荒蕪的土地重新煥發生機。
石北村還以交通路網升級為突破口,對7.05公里饒秀路實施拓寬硬底化及除險加固,解決長期以來的出行安全隱患。
文字 | 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育杭
編輯 | 翁純
審核 | 梁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