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出效率,從“來回跑”到“一次辦”;“優”出溫度,從“被動等”到“貼心幫”……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以來,潮州聚焦“各級政務(便民)服務中心設施不完善、老百姓辦事多部門來回跑”等問題,堅持學在深處、查在細處、改在實處,聚焦政務服務“硬環境+軟服務”雙提升,將學習教育成效切實轉化為解民憂、暖民心的實際行動,全面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推動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服務“一站式”
辦事最多跑一次

如何讓更多群眾辦事更方便、更快捷,潮州考慮的不止當下,還有長遠,從頂層設計入手,全面重構“一站式”服務體系。
潮州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客觀分析我市政務服務“一站式”建設同先進地區的差距,到廣州增城、惠州、汕尾等地學習,深入縣區和市政務服務各分中心調研,廣泛聽取市民群眾對政務服務窗口工作的意見建議,全面掌握全市政務服務基本情況,為全面推進全市三級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奠定基礎。
心中有數,手中才有策,行動才有方。3月下旬,《潮州市政務服務“一站式”體系建設行動方案》《潮州市政務服務“潮易辦”品牌建設行動方案》出臺,實施服務場所、服務模式、人員管理、事項標準、制度規范等“五個統一”,緊密貼合企業群眾各類辦事需求,著力打造就近辦、解憂辦、集成辦、免證辦、隨身辦、智慧辦、特色辦等“七個辦”應用場景,對推進市、縣(區)、鎮(街道)三級政務服務“一站式”體系建設工作任務作出安排,計劃用兩年時間使全市政務服務體系面貌煥然一新,助力營商環境優化提升。
在建立健全工作機制上,潮州還研究出臺工業用地“敞開申報”和“全生命周期服務”籌建工作等多項惠企機制,著力破解產業項目籌建機制不健全,招商引資落地難、企業用地難等問題,依法依規推行產業項目拿地開工投產全閉環集成服務。潮安萬洋眾創城項目從簽約到開工僅70天,刷新項目招商落地的“潮州速度”正是其生動實踐。
從“等待”到“靠前”,服務理念的變化帶來服務模式的革新。潮州通過創新服務模式,組建跨部門服務團隊,推行項目專員“全程領辦”服務,將籌建服務、供地前準備、技術咨詢等要素保障在引進階段“能辦盡辦”。
鳳泉湖高新區自項目引進洽談開始,管委會組建跨部門“全程領辦”服務團隊,項目專員“全流程”為企業提供精準匹配產業空間、制定個性化籌建報批方案等服務,護航項目快速落地。
在探索構建產業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籌建機制的基礎上,鳳泉湖高新區全力構建“一把手引領”“一個首席服務員對接”“一個工作專班落實”“一個微信群溝通”“一站式服務辦理”“一條龍服務保障”形成“六個一”服務模式,推動政務服務從“被動響應”向“主動靠前”轉變,助力招商引資的質量和效益“雙提升”。

建好“硬環境”
熱門事項全辦清

政務服務場所面積小、分廳多、功能弱,是我市政務服務的硬傷。
什么問題突出就重點整治什么問題,立查立改,即知即改。
“不用出街道,一次就能解決,很方便。”近日,家住湘橋區電信路的蔡女士來到鳳新街道便民服務中心辦理業務,體驗“一站式”服務后,對升級改造的便民服務中心豎起大拇指。作為全市率先完成政務服務“一站式”體系建設的鎮街便民服務中心,該中心以全面的功能分區,重塑服務格局。
“此次改造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將公安戶籍、市場監管、農業規建等11個部門163項熱門事項全部納入中心受理,真正實現政務服務事項‘應進必進’,讓街道群眾‘進一扇門辦所有事’。”鳳新街道公共服務辦公室主任李長圓說。
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政務服務效能提升的“硬支撐”,是實現“一站式”服務目標的載體。潮州加快推進三級政務服務機構場地建設,通過易地搬遷或提升改造等方式優化辦事場所,全面提升服務場所“硬環境”。
——提升市政務服務中心“一門式”規劃設計,計劃將市政務服務中心搬遷擴容,讓更多部門同時進駐到市政務服務中心新址,力爭早日實現讓群眾“只進一扇門,辦成所有事”。
——優化縣(區)“一門式”布局,潮安區加快理順“一區兩中心”的協調工作,提升服務水平;饒平縣研究制定新中心建設方案,對各進駐部門的需求進行摸底調查,邀請有關機構對新大廳布局、設備安裝進行評估。
——推進鎮(街道)“一門式”建設,各縣(區)確定赤鳳鎮、黃岡鎮、城西街道等鎮街作為試點,計劃今年底前完成便民服務中心“一門式”建設。潮安區歸湖鎮已完成便民服務中心升級搬遷工作,群眾辦事體驗感得到大幅提升。赤鳳鎮已完成主體建設正啟動內部裝修。

改善“軟服務”
優化做到細微處

上班“沒空辦”、休息“無處辦”,汕頭揭陽跨市辦事“往返跑”,申報材料多次修改提交等,是辦事群眾長期面臨的難題。
“群眾需要什么,我們就干什么?!背敝葜Υ蛟煺辗铡俺币邹k”特色品牌,以百姓滿意度為標準,從文本范本、服務時間等細節著手,切實改善群眾辦事體驗,提高服務效率。
立足“小窗口”做好“大服務”,深化“先導后辦”服務,落實一次性告知、首問負責制、綠色通道、容缺受理等服務制度。以辦事指南標準化助推陽光審批,組織全市各級政務服務中心為413項高頻事項提供文書范本490份,為企業和群眾辦理高頻事項提供清晰指引。
以往,企業群眾上班期間抽不出時間辦事,休息時間又無法辦理。學習教育啟動以來,潮州市政務服務中心創新推出“周三午間不打烊+周六預約辦”延時服務。
“工作日比較忙,經過預約,周六也能辦理業務,太方便了?!苯?,在市政務服務中心綜合辦事窗口,辦事群眾林先生享受到“周六預約辦”延時服務,僅用15分鐘便完成辦理業務相關手續。
對于汕潮揭三市的企業和群眾來說,從今年5月起,不用“往返跑”就能跨市辦理業務。汕潮揭三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共同發布汕潮揭都市圈政務服務跨域通辦三張事項清單的公告。居住潮州的汕頭籍市民要辦理業務,就近前往潮州市政務服務中心“汕潮揭”跨域通辦窗口即可辦理。
企業擴張廠房面積不夠用,辦事多個部門來回跑,審批等待時間長等問題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因素。
“用地無法滿足發展所需,通過一站式申報辦理節省企業的時間,效率很高,爭取早日拿地開工!”近日,廣東翔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工業用地“敞開申報”服務專窗辦理工業用地申報業務后連連點贊。
企業不愁沒用地,有數有稅就有地。潮州建立工業用地“敞開申報”線上+線下雙軌服務體系,線下設立服務專窗,線上開通工業用地“敞開申報”網上申報入口,全天候受理工業企業用地申請,實現“引進即籌建、拿地即開工、完工即投產”。
聚焦企業發展所需所盼,潮州推出一系列涉企服務,不斷優化服務舉措、提升服務質效。
“全程領辦”服務力促項目加速落地,市政務和數據局聯合相關職能部門,以“全生命周期服務”護航產業項目。5月30日,印發實施《潮州市產業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籌建工作機制實施方案(試行)》,實現“引進即籌建、拿地即開工、完工即投產”。
在審批時間上,潮州堅持做到“能減則減”,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方面,縮減6類項目審批時限,審批時間壓縮率超63%,其中,政府投資類由43個工作日調整為34個工作日,社會投資類由28個工作日調整為19個工作日。
市政務和數據局推進線上線下聯動,重構跨部門辦理業務流程,創新推出服務園區企業落地、企業參與投標、縣域特色經濟等高頻事項,提高企業辦事效率,降低辦事成本,縮減辦事時間,助力優化潮州營商環境。截至目前,累計發布潮州特色“一件事”200余項。該做法成功入選“2025數字城市論壇·政府管理創新案例”;證照聯辦創新做法等6個高效辦成一件事案例入選《廣東政務服務百優案例》。
“涉企服務全天候”,這是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的一大轉變。潮州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正式上線企業服務在線客服,24小時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咨詢和投訴舉報服務。截至目前,涉企工單共194張,辦結滿意率100%。
簡化審批服務環節、優化審批服務流程、規范辦理政務服務事項、創新政務服務方式,一次次刷新業務辦理速度,一次次提升群眾滿意度,一項項務實舉措落地,是潮州市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用心用情為群眾服務,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真實寫照。
作者|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林宗楷
編輯|李歡歡
審核|梁佳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