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全球男性第二大常見癌癥,前列腺癌早期癥狀隱匿,但通過科學篩查可實現早診早治。

前列腺癌的匿藏信號
前列腺癌早期癥狀常與前列腺增生混淆,典型表現包括:
1.排尿異常:尿頻、尿急、尿流變細、排尿困難或夜尿增多。
2.血尿或血精:尿液或精液中帶血絲。
3.骨痛或病理性骨折:癌細胞轉移至骨骼時,可能引發腰背、髖部或下肢持續性疼痛。
4.性功能障礙:勃起困難或射精疼痛。
需注意的是,約30%患者早期無明顯癥狀,因此主動篩查至關重要。
篩查的“最佳時機”
建議以下人群定期篩查:
1.年齡≥50歲男性:每年進行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檢測及直腸指檢(有腫瘤家族病史的,在45歲應進行PSA檢測)。
2.高危人群:家族中有前列腺癌病史者,篩查年齡提前至45歲;攜帶BRCA1/2基因突變者,建議從40歲開始篩查。
3.癥狀出現者:無論年齡,出現排尿異常或骨痛需立即就醫。
篩查的“黃金組合”
前列腺癌篩查需結合臨床檢查與實驗室檢測,主要包括:
1.直腸指檢(DRE):通過肛門觸診前列腺,評估其大小、質地及結節,是早期發現異常的“第一道防線”。
2.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檢測:PSA是前列腺細胞分泌的蛋白,血液中PSA水平升高(通常>4納克/毫升)可能提示癌變風險,但需結合其他指標綜合判斷。
3.影像學檢查:
經直腸超聲(TRUS):觀察前列腺內部結構。
磁共振成像(MRI):精準定位腫瘤位置及浸潤范圍。
4.穿刺活檢(病理學檢查):在超聲引導下經會陰或直腸前列腺穿刺獲取前列腺組織樣本,是確診的“金標準”。
科學應對:從篩查到治療
若篩查結果異常,需進一步通過多參數MRI、前列腺穿刺活檢等明確診斷。治療方式需根據腫瘤分期、患者年齡及健康狀況制定——
早期局限性腫瘤: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或放療。
局部進展期腫瘤:手術聯合內分泌治療。
轉移性腫瘤:內分泌治療、化療或免疫治療。
比如患者癌細胞已擴散至骨骼,但因對激素敏感,可通過雄激素剝奪療法控制病情?;颊咝枧c醫生充分溝通,制定個性化方案。
前列腺癌雖兇險,但通過科學篩查與規范治療,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達99%。建議男性從50歲起主動關注前列腺健康,高危人群提前篩查,用行動守護生命質量。
作者|潮州市人民醫院 陳益民
編輯|李歡歡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