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3日,我市召開推進“百千萬工程”在全省率先實現“三年初見成效”暨百日攻堅動員會,全面吹響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的沖鋒號。近日,潮州日報記者深入全市各地,聚焦重要區域、重要線路和重要節點,圍繞廣東“東大門”高品質提升、城鄉風貌美化綠化、特色產業動能升級、新型城鎮化擴容提質、改革創新惠民賦能、央企潮團聚力共建六大攻堅行動,實地采訪報道百日攻堅取得的成效。即日起,本報推出系列綜述報道,敬請垂注。
城市門戶展新顏 全域風貌提品質
——“百千萬工程”潮州市百日攻堅行動系列綜述
廣東“東大門”高品質提升篇

清晨的陽光穿過樹梢,灑在沈海高速錢東出入口平整的柏油路上。來往車輛穿梭其間,大家驚喜地發現這里的變化——曾經雜亂的環島,如今成了微地形景觀造型,喬灌木高低錯落,草皮綠意盎然,花卉點綴其間,路緣石粉刷一新,沿途房屋外立面整潔美觀,昔日荒地變身整齊綠地。
這處由饒平縣打造的廣東“東大門”提升項目,正是潮州全域風貌升級的生動縮影。去年來,潮州錨定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目標任務,高標準、高質量全力建設好廣東“東大門”提升工程,從景觀提升到產城融合“由表及里”推進,力爭在全省率先實現三年初見成效,干出“百千萬工程”潮州樣板。
潮州以“門”為軸,堅持“點上出彩、線上成景、面上夯實、擴域增美”,以省際邊界和主要通道入口等重點線路、重要節點為突破口,不斷提升城鄉風貌品質,打造全域美麗金名片。

改造后的饒平縣浮濱鎮出入口整潔有序。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宏文 攝
饒平縣在完成9條主要線路整治提升的基礎上,進一步按照上級有關工作部署,扎實推進查漏補缺工作。針對沈海高速錢東高速口至施厝中央分隔帶及兩個環島的提升項目,立足“簡潔、易建、易養”設計理念,以塑造微地形景觀的環島造型手法,對錢東高速口至施厝的兩個環島花圃進行雜草清理、回填土方、鋪植草皮、補植喬灌木,并對沿線路緣石進行重新刷漆。
目前,該項目已完成打造,實現“一路繁花一路景”,群眾幸福感滿意度不斷攀升。“環境美了,標識清晰了,路更好走了!”過往群眾施先生表示,經過改造,道路面貌大變樣,群眾出行體驗得到很大改善。

國道G228線饒平與詔安交界路段平坦寬闊,風景靚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宏文 攝
在鳳塘高速出入口節點,綠化提升工作同樣讓人眼前一亮。為改變過去綠化空間利用率低、組團形態散亂、缺乏色彩韻律與形態對比等情況,潮安區采用群落式綠化策略,以大腹木棉組團形成韻律林帶,并結合疏林草地營造通透景觀,既實現了生態防護功能,又展示了城市的美學魅力。目前,該節點綠化提升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對苗木及草坪進行成活保養。
一組組數據,印證著這場“全域美顏”的力度——聚焦出入城區的3條高速鐵路、6條高速公路、11條國省道干線沿線和高速出入口連接道路等20條城市門戶路段,36個鎮街、299個村參與提升,高效完成房屋外立面提升12062棟,環境綜合整治11786處,撂荒地整治1321畝,綠美提升面積1.8萬畝,城市門戶道路風貌品質全線刷新。
潮州城市門戶以嶄新顏值“驚艷”過客,城鄉風貌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各縣區沿途的村莊和鎮街深入實施“三清三拆三整治”“三大革命”“三線”整治等“三個三”集中攻堅行動。

潮州西高速出入口。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莊園 攝
鳳東路是汕汾高速連接市區的主干道,也是我市建設好廣東“東大門”提升工程的重要點位。近期,湘橋區官塘鎮聚焦鳳東路沿線兩側風貌提升,圍繞亂搭亂建、廣告設施展開專項整治。鎮村干部全員下沉一線,組成勸導分隊,逐戶走訪田間窩棚搭建戶、沿路商戶,耐心宣傳政策法規,引導群眾主動配合,保障清拆整治工作安全、有序、高效推進。
數據見證努力,行動彰顯成效。目前,全市推動“三拆”、整治“兩違”超509萬平方米、“三線”整治超7000公里、存量農房微改造2.4萬戶、污水管網鋪設531.46公里、“四好農村路”建設54.78公里,推動城鄉從“局域美”邁向“全域美”。
端午假期,位于仙洲島西南側的潮人公園花海區對外開放,明艷的橙黃、柔和的粉紫、熱烈的紅色等色彩交織,宛如一個巨大的“調色盤”,吸引市民游客紛至沓來。

位于仙洲島西南側的潮人公園景色優美。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宏文 攝
這是仙洲島全域風貌提升的項目之一。潮人公園占地面積約400畝,規劃內容豐富多元。除了開放的花海,還涵蓋瓷鳳凰、中心廣場、文化長廊、水晶樓、無邊泳池、兒童游樂區等多個項目。項目將科技、藝術與潮州文化相融合,打造集文化、歷史、美食、旅游、運動、娛樂、科普于一體的綜合性公益公園。未來,這里不僅會成為市民休閑游玩的好去處,還將成為展示潮州文化的重要窗口。
仙洲島,這座被韓江環抱的“江中綠洲”,正緊扣“江心仙島、產城融合”示范帶點位的發展定位,將全域美麗理念貫穿規劃建設全過程,以“攻堅速度”與“標桿品質”,書寫城鄉品質提升的潮州答卷。

仙洲島環島路護欄。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宏文 攝
在當地黨委和政府積極推動,以及深圳對口幫扶協作潮州指揮部、福田區對口幫扶協作湘橋區工作隊的大力支持下,仙洲島環島碧道及風貌提升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據了解,項目第一階段主要圍繞打造環島碧道、停車場、濕地公園、環島外立面改造等,后續將對中心商業街、東西走向三條路、全島建筑屋頂平改坡等進行全面提升。

饒平縣上饒鎮柏峻村。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蔡泳 攝
城鄉風貌提升工程,不僅注重外在“顏值”,更注重內在的品質。潮州堅持“帶上有亮點、村里有典型”思路,通過“標準迭代、場景營造、品質躍升”三維賦能,加快特色風貌塑形,讓每個鎮村既有現代文明形態,更具地域美學神韻。93個村被選為第三批省級典型村,其他村全部列入市級典型村進行培育,全方位展示潮州新面貌、新氣象,讓來粵賓客感受不一樣的新潮州。
潮州以建設好廣東“東大門”提升工程為抓手,讓城鄉面貌在蛻變中積蓄發展動能。這里,既有大刀闊斧的城鄉煥新,也有精雕細琢的匠心營造,每一處改變都印記著城市發展的溫度。未來,潮州將繼續以創新的思維、務實的舉措,推動廣東“東大門”顏值與內涵持續煥新,讓城鄉風貌提升成果更好惠及百姓,一步一個腳印書寫屬于這座城市的實干篇章。

建管結合讓城鄉風貌從“一時美”變“日常美”
雜亂無章的環島變成微地形景觀,荒蕪的空地化作整齊的綠地,斑駁的房屋披上了整潔的外衣……這些“舊貌換新顏”的場景,讓人深切地感受到,潮州城鄉風貌提升帶來的不僅是視覺上的驚艷,更是生活品質的飛躍和幸福溫度的傳遞。
無論是高速出入口、主干道,還是背街小巷、社區角落,潮州城鄉風貌提升的實踐,讓人看到了一座城市在發展中的溫度與擔當。如何讓“點上出彩”的改造,轉化為“全域持久”的常態?“建管結合”是關鍵。
城鄉風貌提升不僅是建設的過程,更是管理的過程。要注重后續管理和維護,做好綠化養護、公共設施完善等工作。要建立群眾參與機制,通過社區宣傳、志愿活動等方式,引導群眾參與環境整治,共同維護城鄉風貌提升的成果。此外,還要培育特色產業,增強造血功能,讓美麗環境轉化為發展動能。
最美的風景不應該只存在于項目完工時,而要成為群眾觸手可及的日常。在城鄉煥新的實踐中,建設者把“用心”刻進細節,城市便會回饋以蓬勃的生長力。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育杭
編輯|蔡楊
審核|詹樹鴻
